2010年 外文翻译--中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建设(译文)
《2010年 外文翻译--中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建设(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 外文翻译--中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建设(译文)(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中文 5990 字 , 3800 单词,英文字符 20670 出处: Ecological Economy (2010)6:342-348 中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建设 ZHANG Lu 摘要 : 在严重的全球变暖影响下,基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条款,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碳排放。伴随着各种减排措施付诸实践,碳排放交易体系日益成形。作为一个自然资源消耗大国,中国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碳排放交易体系。通过引入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及分析所形成的市场和政策,中国可以 从排放权的最初分配、碳排放交易的主体和客体、建立碳排放交易所及监督和管理碳排
2、放交易几个方面来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关键字: 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中国 1. 介绍 1.1 碳排放交易的出现 随着地球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急剧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建立和普及使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骤升。自 1750 年开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了 31% 。在过去的 20年时间 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百万分之 1.5( 0.4%),20 世纪 90 年代,二氧化 碳的增长率在百万分之 0.9 到百万分之 2.8 之间波动。这惊人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率导致了温室效应,这正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成因。为 了阻止全球变暖加
3、剧,探究并制定各种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 1992 年建立,它对温室气体调查负有特别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的是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使气候系统免遭危险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平,并能达到以下要求: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保护粮食生产免遭损害,维持经济增长。 在 1997 年 12 月召开的京 都会议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所 有缔约方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限定。 2005 年 2 月 16 日,京都议定书正式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成为人类历史上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第一次让所有国家的政府考虑接受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中国 排放 交易 法律体系 建设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