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
《(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1 2300 汉字, 1600 单词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译文标题(中英文): 大型 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 译文出处: ACS(美国化学学会 )期刊数据库 指导教师审阅 签名 : 外文译文正文: 对如今的电动动力系统而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 ,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 环寿命长。然而,意外的是,时不时有关于锂离子电池运用失败的案例,这既令人担忧,也激励了对此更进一步的研 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特别是与热失控相关的隐患,引 起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故障模式基于故障机理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机械
2、故障、电化学故障和热故障。 对于一个锂离子电池系统,以上三种模式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热危险,因此强制性测试标准,即 SAE-J2464, IEC-62133, QCT-743 及 其他相继成立。 虽然在市场上所有的电池都可以通过这些测试 标准,但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混在电极活性材料中,不能在电极的制造过程中消除的小杂质,可能会导 致短路缺陷之后的孵育时间变长, 因此造成在 TR 时间有些不可预测的点。 内部短路( ISC)会导致锂离子 电池的严重 TR。许多研究人员研究了 ISC 的机制 , 四个主要的方法已 被用来模拟 ISC: ( 1)插入金属粒子到电池 ;( 2)材料发生相变,电池在预定温
3、度下被激活, 介于活性材 料之间; ( 3)缩进用钝杆电池 ;( 4)用钉或尖峰穿透电池。 钉刺试验长期以来一直用来模拟严峻的 ISC 诱 导机械冲击 , 钉刺总是导致 TR,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测试中最难以通过的一项测试。 一旦一个 TR 被启动, 严重的会传递到临近单元格,并导致剧烈的热危害。有几种模式正在 18650 个单 元格中用于研究 TR 的传播,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 TR 传播发生在 良好 触 发电池 之间。 实验数据被用于对 TR 传播行为在 18650 个单元格中 进行分析 。然而,仅有少量的模型验证 实验被完成。 对于 TR 的研究,大幅面电池是特别有利的。一方面,大幅面有助
4、于减少单元格 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系 统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大型 电池更容易受到 TR 的影响,因为它含有更多的存储能量,并且 它的温度分 布 变化 大 。热点可能会导致分离的局部危机,导致 ISC,并且 ISC 可能传播到整个电池造成严重的热危害。 对于大型 锂离子电池, 几年前建立了一个 TR 模型为一个单元格,研究跟一个电池组内的 TR 传播。然而, 实验结果 并未给出 最合理、科学的解释。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 在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 渗透诱导 TR 传播的机制 , 包括 TR 萌生和扩展的过程 ,了 2 解该机制并深入了解电池组系统的热危害。 单电池的 TR 行为基于 参考文献的报告。在
5、我们的实验中,第一个电池被 TR 穿透触发,则可能触发 TR 传播到后续电池。 温度分布和电压变化 表征了 TR 传播的机制。此 外, TR 传播的物理损害通过实验后拆卸电池模块进行分析。 我们选择 LiNi xCoyMnzO2( NCM)作为电池 的阴极 , 因为 NCM 阴极材料 在锂离子电池中 显示出较高的容量 、 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 低的毒性 。 实验: 1、电池 在本文中使用的 25Ah 电池 是由 AE 能源有限公司 用 NCM/石墨电极制成的。电池由两个袋装电池在铝壳外并联而成。微型热电偶插入两个小袋单元之间以测量电池的内部温度, 六个电池形成为穿透诱导 TR传播测试的电池模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选 新能源 材料 外文 翻译 大型 锂离子电池 模块 渗透 渗入 浸透 特性 引起 引发 失控 传播 传布 过程 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