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

    • 资源ID:147984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

    1、 1 2300 汉字, 1600 单词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译文标题(中英文): 大型 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 译文出处: ACS(美国化学学会 )期刊数据库 指导教师审阅 签名 : 外文译文正文: 对如今的电动动力系统而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 ,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 环寿命长。然而,意外的是,时不时有关于锂离子电池运用失败的案例,这既令人担忧,也激励了对此更进一步的研 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特别是与热失控相关的隐患,引 起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故障模式基于故障机理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机械

    2、故障、电化学故障和热故障。 对于一个锂离子电池系统,以上三种模式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热危险,因此强制性测试标准,即 SAE-J2464, IEC-62133, QCT-743 及 其他相继成立。 虽然在市场上所有的电池都可以通过这些测试 标准,但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混在电极活性材料中,不能在电极的制造过程中消除的小杂质,可能会导 致短路缺陷之后的孵育时间变长, 因此造成在 TR 时间有些不可预测的点。 内部短路( ISC)会导致锂离子 电池的严重 TR。许多研究人员研究了 ISC 的机制 , 四个主要的方法已 被用来模拟 ISC: ( 1)插入金属粒子到电池 ;( 2)材料发生相变,电池在预定温

    3、度下被激活, 介于活性材 料之间; ( 3)缩进用钝杆电池 ;( 4)用钉或尖峰穿透电池。 钉刺试验长期以来一直用来模拟严峻的 ISC 诱 导机械冲击 , 钉刺总是导致 TR,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测试中最难以通过的一项测试。 一旦一个 TR 被启动, 严重的会传递到临近单元格,并导致剧烈的热危害。有几种模式正在 18650 个单 元格中用于研究 TR 的传播,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 TR 传播发生在 良好 触 发电池 之间。 实验数据被用于对 TR 传播行为在 18650 个单元格中 进行分析 。然而,仅有少量的模型验证 实验被完成。 对于 TR 的研究,大幅面电池是特别有利的。一方面,大幅面有助

    4、于减少单元格 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系 统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大型 电池更容易受到 TR 的影响,因为它含有更多的存储能量,并且 它的温度分 布 变化 大 。热点可能会导致分离的局部危机,导致 ISC,并且 ISC 可能传播到整个电池造成严重的热危害。 对于大型 锂离子电池, 几年前建立了一个 TR 模型为一个单元格,研究跟一个电池组内的 TR 传播。然而, 实验结果 并未给出 最合理、科学的解释。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 在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 渗透诱导 TR 传播的机制 , 包括 TR 萌生和扩展的过程 ,了 2 解该机制并深入了解电池组系统的热危害。 单电池的 TR 行为基于 参考文献的报告。在

    5、我们的实验中,第一个电池被 TR 穿透触发,则可能触发 TR 传播到后续电池。 温度分布和电压变化 表征了 TR 传播的机制。此 外, TR 传播的物理损害通过实验后拆卸电池模块进行分析。 我们选择 LiNi xCoyMnzO2( NCM)作为电池 的阴极 , 因为 NCM 阴极材料 在锂离子电池中 显示出较高的容量 、 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 低的毒性 。 实验: 1、电池 在本文中使用的 25Ah 电池 是由 AE 能源有限公司 用 NCM/石墨电极制成的。电池由两个袋装电池在铝壳外并联而成。微型热电偶插入两个小袋单元之间以测量电池的内部温度, 六个电池形成为穿透诱导 TR传播测试的电池模块。

    6、为了避免误解,我们所说的两个包装袋的电池在下面的章节称为“ 电池单元 ”,单个电池称为 “电池”。 2、 电池的 EV-ARC 测试 使用扩展的体积加速量热法将电池加热到 TR( EV-ARC) ,如文献所述。 一个 EV-ARC 测试遵循 灵敏 度测试方法,并提供热 分析所需要的绝热环境。 所述 EVARC 测试结果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本文 ,图中 显示了在参考文献中使用的 EV-ARC 测试结果。 3、 电池模块的热失控传播测试 电池模块上的渗透引起的 TR 传输测试使用防爆房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电池测试实验室( CATARC)内部渗透测试台进行。六个电池被夹持在一起使用两个钢件保持器

    7、,如图 3-b 中所示, Bat i (i2 1,2,3,4,5,6)被用于描述第 i 个 电池的朝向及尖钉钉的方向,而 Bat2 是由 Bat1 加热到 TR 所得。 用 0.6 毫米厚度卡普顿胶带用于包装电 池,以避免通过外壳短路并保持热电偶。 (由石棉制成)的耐热层被插入在电池模块和钢支架之间,以避免过多的热量传递到保持件 。 由于测试的易爆性, 需要 格外小心 ,以确保所涉及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采用了 相机来 监测实验,以便测试人员可以站在防爆房间外面,以保证安全。 试验后的拆卸工作是在有毒气体由防爆房间内的鼓风机除尽后进行。 根据不同的设置,进行三次测试,如表 1 所列。对于实验号

    8、 1 和 2 号电池用连接器,而对于实验 3 号的电池 没有被串联连接。 对电池电压的监测,为监测电压保护电路防止起火,引进了阻燃层,此项只针 对实验 2 号和实验 3 号,不针对实验 1 号。 3 47 热电偶( TC1eTC47)被放置在选定点的电池组件内,如标记 3b 所示 ,并 总结于表 2 中 。 通过如在图 1 描述的电池内部插入 TC1-TC8,对 电池的内部温度进行监测 , TC1-TC6 被放置在每个电池的中心 。 此外,两个以上的 TC 分别置于距离内侧 Bat 1( TC7)和 Bat 2( TC8) 中心 20 毫米 ,以观察距离电池芯距离的不同所引起的温度的不同。 电

    9、极温度是用 TC9-TC18 监测 , TC19-TC29 放置在平面 A(红色在网络版)和 平面 C 上 ,同时 TC30-TC47 分别 位于平面 B(蓝色) 以及在电池表面的中心。 TC19-TC47 被用来分析电池内的温度分布。 使用 直径 为 8mm 的钉子以 10mm/ s 的速度 穿透 Bat 1。 Bat 1 打穿后, TR 顺序传播到相邻电池,如图4 所示。 对 于 TR 传播行为,包括温度和电压的响应,将在下面的章节进行说明。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一个机制,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引起的 TR 传播。 对TR 由第一 个 电池的钉子贯入,随后的 TR

    10、传播到相邻的电池触发。实验结果导致以下 结论: 我们已首次报道渗透诱导的 TR 传播测 试过程中 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温度响应。 起始温度( T 起始,) 将电池芯降至 65-1162 (相对于在文献中的 EV-ARC 的测试结果。 36), 这是 由于在对 TR 传播状况侧加热。 当 EV-ARC 测试测得的起始温度( T 起始, ARC)达到大型电池内的任意一点时, TR 将会发生。 此外, 渗透诱发的 TR 传播测试期间,电池内的最大温差( MTD)可高达 593-792 。 通过电池壳的热传递,通过极连接器以及由 被火烧焦的相邻电池 盖 使电池 被量化 。调查结果得到的结论为, 通过电池壳传递的热量占 传热过程 的主导地位。火烧焦 对 TR 传播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导致在位于电池模块上方的配件显著受损。 因此更要注意设法防止 TR 通过电池壳传播 ,保护由 TR 引起的 有关火灾隐患的配件。 我们今后的工作将重点建设一个 TR 传播模型来研究,以防止 大型锂离子电池 TR 传播的所有可能的途径,并且调查该电池在 TR 期间被高温损坏后材料的性能。


    注意事项

    本文((节选)新能源材料外文翻译--大型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渗透特性引起的热失控传播过程)为本站会员(译***)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