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学生生姓姓名:名:学学号:号:专专业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设计(论文论文)题目题目:液压系统伺服控制电路的设计指指导导教教师师:2009年3月22日毕毕业业设设计(论计(...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变速箱液压加载实验台液压系统设计姓名:学号:班级
液压伺服加载系统Tag内容描述:
1、机构的变幅。
本文涉及的培训系统是实际系统的近似, 它用于教学培训,而不用于实际生产,因而,与实际系统相比,设计要求降低了。
本文讨论了起重机上车周转和操纵仓俯仰两液压伺服机构的设计,采取分而治 之的方法,就周转和俯仰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合适的传动方案和详细设计,并给出了 相应的液压系统控制图。
周转运动的两个备选方案,即涡轮蜗杆减速器和行星齿轮 减速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应该讲,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千秋。
在本文 中,由于其他参数(如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等)的设计要求降低了,从节 能高效方面考虑,选择了行星齿轮减速器方案。
传动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选择好以 后,即可得到周转全传动路线为:电动机液压系统行星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 速器轴承。
俯仰运动的设计简单,最后选择的是一四杆机构,机构通过液压缸驱 动实现操纵仓的俯仰。
关键词关键词:汽车起重机、行星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特制轴承 II Abstract The hydraulic servo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s of the crane. They turn。
2、类( ) ;3.外语类( ) ;4.艺术类( ) 题目类型 1.毕业设计( ) 2.论文( ) 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 ) 生产实际()自选题目( ) 主 要 内 容 1 系统主要参数:(1)原料带材厚度:2.05.0mm; (2)成品带材厚度:0.302.0mm;(3) 带材宽度:10001600mm;(4)液压系统压力:28Mpa:28Mpa; (5)AGC 速度:2.53mm/s; (6)行程:60mm; (7)最大控制液柱高度 30mm; (8)最大总轧制力:自行估算; (9)系 统频宽:25HZ。
2 设计内容: (1)伺服系统设计计算; (2)系统施工设计; (3)伺服系统仿真。
3 设计目标:初步掌握液压伺服系统设计计算,施工设计及简单仿真的基本方法。
基 本 要 求 1 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 2 其他设计文档、图纸的进度、数量及格式要求按学校的有关文献执行。
参 考 资 料 1 板厚板型控制,连家创,刘宏民,兵器工业出版社 1966 年 2 新编液压工程手册, 雷天觉,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3 液压控制系统, 王春行。
3、4 4 技术参数.4 5 各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5 6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8 参考文献32 3 1主要功能结构 1. 主机功能结构 汽车变速器组装完毕后要在生产车间进行换挡性能及噪声等项检测,汽车变 速器总成校验台即为用于汽车变速器组装完毕后,出厂钱模拟汽车实际工况 的实验设备。
实验台主要由机械、液压及电气部分主城,其中机械部分主要 由输入端和输出端两大部分组成,输入端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输入电机通 过带轮经离合器、花键轴动力传入变速器,带动变速器转动。
输入端电机相 当于汽车动力源(发动机) 。
输入端由输出电机由花键套、联轴器经传动轴与 变速器输出轴相连接。
此传动装置相当于汽车的传动系统,由输入端电机带 动变速器转动,输出端电机根据档位的不同而设置相应的转矩(所谓正拖) , 完成在不同档位时的变速器噪声检测;进行变速器换挡性能测试时,由输出端 电机带动变速器转动,此时输入端电机通过离合器已经和变。
4、 献献 综综 述述 摘要摘要 液压伺服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是采用基于工作点附近的增量线性化模型来对 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设计过程主要在频域中进行,控制器的形式主要为迟后、超前 网络和 PID 控制等。
目前液压伺服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
对于一些频宽 不太高、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不大的液压伺服系统,采用经典方法进行设计已经能够 满足工程需要。
近年来,随着机械工作精度、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液压 控制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液压控制技术也从传统的机械、操纵应用场合开始 向航空航天和车辆与工程机械等领域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经典液压控制技术难 以满足应用场合提出的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技术。
关键词关键词 液压伺服系统 控制技术 电路设计 1 1引言引言 液压技术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人类使用水力机械及液压技 术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液压技术在机械领域中得以应用并取得迅速发展则是 20 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
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 压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日益完善,现代的液压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