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课程设计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通信课程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综合学习报告网络通信课程设计综合学习报告 班级: 网络 10-2 班 学号: 08103635 姓名: xxx 网络工程系网络工程系 2013.7 一、一、 计算机网络的七层模型计算机网络的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 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协议从逻辑上分为了 7 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 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常规的路由器是 三层交换设备,常规的交换机是二层交换设备。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
2、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 其最主要的功能就 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 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 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每一层的作用: 1.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 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 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 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2.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 访问。这一层通
3、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3.网络层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 Internet 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 接的层。 4.4.传输层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 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 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 。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 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5.会话层:会话层: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通信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