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程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 0 - 环环境境监监测测课课程程设设计计 目录目录 1 前言.2 2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目的与内容3 3 磁湖的简介.4 3.1 磁湖的基本资料4 3.2 磁湖的气象和水文5 3.3 磁湖的现状6 4 水质监测.7 4.1 方案7 4.2 设计内容7 5 各监测指标的实验方法.8 5.1 水体 PH 值的测定.8 5.2 水体溶解氧测定9 5.3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 5.4 六价铬的测定12 6 测定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13 7 对改善磁湖水环境的对策和措施.18 7.1 磁湖水污染原因的分析.18 7.2.磁湖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9 - 1 - 8总结.19 9主要参考文献. 20 -
2、2 - 1 前言前言 环境监测的内容环境监测的内容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 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发展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 、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 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 - 3 - 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 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 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 综合性: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 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 生物等客体。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 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 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追踪性: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