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
《文献综述---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机械手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基于示教再现和主从控制方式,能适应产 品种类变更, 具有多自由度动作功能的柔性自动化设备 3 ,也是典型机电一体化产 品。其中,通用机械手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程序多变,动作灵活多变等特点, 在中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气动技术的迅速发展,气动元件及气动自动化技术已 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械手中,构成了气动机械手。气动机械手的最大优势就是 低成本,模块化和集成化 4 。气动机械手包含感知部分,控制部分和主机部分三方 面。采集感应信号及控制信号均由智能阀岛
2、处理;气动伺服定位系统代替伺服电 机,步进马达或液压伺服系统;汽缸,摆动马达完成原来由液压缸或机械部分所 做的执行动作。主机部分采用了标准型辅以模块化的装配形式,使得气动机械手 能拓展成系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在国外,像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以微型 内置伺服电机作为控制系统主动力的精密机械手,则是世界自动化领域中更深高 次的发展。相对一般的工业领域机械手,这种精密型的机械手具有动作精度高, 体积相对小巧,高度智能化的特点 5 ,被广泛应用于水下精密作业,人体内部手 术作业,农业果实采摘等领域。由于这种类型的机械手更突出的要求是精密型, 故其整体结构为多关节、多驱动型,每个关节都有独立伺服电机作
3、为驱动源,这 些伺服电机则由躯干内部的 PLC 等核心处理器做统一控制管理,以达到灵活多变 的控制要求。 现今使用的机械手主要可分为极坐标型机械手和关节型机械手,这两种机械 手可以提供较大的工作空间 6 ,恰好可以满足一般的机械手在工作空间上的要求。 韩国最早开发的用于果实采摘的极坐标机械手臂,旋转关节可以自由移动,丝杠 关节可以上下移动,从而使作业空间达到 3m 7 。日本东都大学也在 20 世纪 80 年 代研制出了 5 自由度关节型机械手 8 。实验表明这种机械手在运动空间上虽然没 有极坐标机械手到位,且末端执行器的可操作能力较低,但结构相对简单,工作 更加灵活,在不需要较复杂操作的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机械手 设计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