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1 届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最具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 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 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 (SAS)第 23 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 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 1988 年为 SAS 第 56 号取代,将分析性 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对财务及
2、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 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SASNO.56 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1)帮助审计 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 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 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我国于 1996 年颁布的独立
3、 性审计准则第 II 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 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规定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 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 核。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 2006 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3 号分析程序 。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毕业论文 开题 报告 分析 程序 财务报表 审计 中的 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