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盖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杆盖课程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1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2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任务书3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二、零件的工艺分析3 三、工艺设计三、工艺设计5 四、铣床专用夹具设计四、铣床专用夹具设计32 五、设计心得体会五、设计心得体会37 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39 2 前言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 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 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 也是一次理论联 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 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锻炼了我们综合运用过去所学全部 课程
2、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 为学生搞好毕业设计, 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 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 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 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3、 3 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行工艺规程设计,其中考察了定位基准的选择, 零件便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相关知 识,历时三个星期的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工作中。 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得以解决, 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适 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与指教。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绘制零件图 (按 11 的比例) 1 张 2、绘制毛坯图 (按 11 的比例) 1 张
4、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 套 (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 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 套) 4、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 1 张 5、夹具零件图 2 张 6、编写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原始资料:零件图样 1 张;零件生产纲领为 10000 件/年;每日 1 班。 二二、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零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连杆是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将活塞与曲轴连接起来,把作用于活 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动给曲轴, 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可逆的转化为曲轴的 4 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 连杆结构如图所示,它是一种变截面的连杆体,由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
5、小的工字 型截面的连杆体及连杆盖、螺栓、螺母等组成。虽然由于发动机的结构不同,连 杆的结构也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由活塞销孔端(小头) 、曲柄销孔端(大头) 及杆身三部分组成。 连杆大头孔套在曲轴的连杆轴颈,与曲轴相连,内装有轴瓦。为了便于安装。 大头孔设计成两半。然后用连杆螺栓连接。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小头压入耐 磨的铜衬套,孔内设有油槽,小头顶部有油孔。以便使曲轴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 能流到活塞销的表面上,起润滑作用。为了减少惯性力,连杆杆身部位的金属重 量应当减少,并且要有一定的刚度,所以杆身部位是不加工的。在毛坯制造时, 杆身的一侧作出定位标记,作为加工及装配基准。 连杆在工作中主要承受一下三种动载荷: 1.汽缸内的燃烧力(连杆受压) 2.活塞连杆组的往复运动惯性力(连杆受拉) 3.连杆高速摆动时产生的横向惯性力(连杆受弯曲应力) 为了保证工作时连杆的一些危险点(螺栓、杆身或大端端盖等)不发生断裂,将 其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结构。该结构不仅重量轻、刚度大,而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 和冲击韧性。 2、零件的加工表面和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加工表面和技术要求分析: 4.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有:大小端孔、上下端面、大端盖体结合面、配合面以及 连杆螺栓孔等。 5.大小端孔的精度:为了保证连杆大、小头孔运动副之间有良好的配合,减少冲 5 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大端孔和小端孔尺寸和粗糙度要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