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1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 院院 系系: 电气学院 班班 级级: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0 年 3 月 10 日 2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系统设计及校正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并运用综合知识完成对实际系 统的设计,使系统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 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中超前、滞后以及超前滞后校正的
2、作用及用法, 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 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 MATLAB 语言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5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结果; 通过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及要求: 已知一个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5.01(1.01( 1 )( sss sG ) 基本要求: (1)静态误差系数等于 20; (2)阶跃响应超调量不超过 20%。 3 2. 方案选择及论证:方案选
3、择及论证: 由设计要求阶跃响应超调量不超过 20%我们可以知道:阻尼比 约为 0.5,从而可以求得相角裕度约为 50 度;我们可以将中频段调整 为20db/dec,滞后校正把剪切频率左移,从而减小了系统在剪切频 率处的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的作用是新剪切频率提供一个相位超前 量, 用以增大一个相位超前量, 二者均可用以增大系统相位稳定裕度, 使其满足动态性能要求;但是超前校正只能获得较小的相角裕度,而 滞后校正则可以获得较大的相角裕度。此处的相角裕度较大,所以选 择滞后校正。 3. 参数设计步骤及过程:参数设计步骤及过程: 3.1 确定开环传函中的系数确定开环传函中的系数 Kc 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理论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