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 院院 系系: 电气学院 班班 级级: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0 年 3 月 10 日 2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系统设计及校正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并运用综合知识完成对实际系 统的设计,使系统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 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中超前、滞后以及超前滞后校正的
2、作用及用法, 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 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 MATLAB 语言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5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结果; 通过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及要求: 已知一个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5.01(1.01( 1 )( sss sG ) 基本要求: (1)静态误差系数等于 20; (2)阶跃响应超调量不超过 20%。 3 2. 方案选择及论证:方案选
3、择及论证: 由设计要求阶跃响应超调量不超过 20%我们可以知道:阻尼比 约为 0.5,从而可以求得相角裕度约为 50 度;我们可以将中频段调整 为20db/dec,滞后校正把剪切频率左移,从而减小了系统在剪切频 率处的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的作用是新剪切频率提供一个相位超前 量, 用以增大一个相位超前量, 二者均可用以增大系统相位稳定裕度, 使其满足动态性能要求;但是超前校正只能获得较小的相角裕度,而 滞后校正则可以获得较大的相角裕度。此处的相角裕度较大,所以选 择滞后校正。 3. 参数设计步骤及过程:参数设计步骤及过程: 3.1 确定开环传函中的系数确定开环传函中的系数 Kc 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
4、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Kc sss Kcs GsGK ss cv 00 0 )5.01(1.01( * ) 根据题目要求, 校正后的静态系统速度误差系数为 20s-1,因此 可求得 Kc=20 所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01(1.01( 20 )( sss sG ) 3.2 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Matlab 的代码如下: k0=20; n1=1;d1=conv(conv(1 0,0.1 1),0.5 1); sys=tf(k0*n1,d1) 4 程序运行的结果为: Transfer function: 20 - 0.05 s3 + 0.6 s2 + s 3.3 分
5、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 根据建立好的数学模型,绘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频率响 应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 margin 命令计算闭环系统当 前的相角裕量,以此确定所需的校正环节。 Matlab 的代码如下: margin(k0*n1,d1) hold on sysc=feedback(sys,1); step(sysc) 5 图 1校正前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图 2校正前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 1 和图 2 知:系统不稳定,与题设要求相差很大,需要设置校正 环节才能使动态性满足要求。 3.4 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 sigma=0.2; 6 zeta=(
6、log(1/sigma)2/(pi)2+(log(1/sigma)2)(1/2) zeta = 0.4559 由以求得阻尼比我们取相角裕度为 50 度。由于系统期望相角裕量 为 50 度,因此校正装置需要将相角提升约 61 度。 如果只采用单纯 的超前校正,则很难提升如此之大的相角;所以采用滞后校正。 Matlab 的代码如下: gama=50; pha=gama+5-180; wgc=spline(phase,w,pha) wgc = 1.0968 na=polyval(k0*n1,j*wgc); da=polyval(d1,j*wgc); g=na/da g = -9.1158 -13.0187i g1=abs(g); beta=g1 T=10/wgc;betat=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