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2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附录 A 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矿井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在宋、元朝时,开采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煤矿开拓系统。到 1876 年和 1877 年相继建设的台湾基隆煤矿和开滦的唐山煤矿及林西煤矿等矿井,以及以后建设的抚顺西露天矿和阜新新邱露天矿等,才开始有了煤矿矿井开拓和露天开拓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的 1949 年,共接收了 320 处矿井,全国产煤 3243 万 t。其中国有重点2353 万 t,地方国营 890 万 t,内含集体煤矿 145 万 t。其中国营煤矿 200 处,规模均较小。按矿井生产能力分,其中生产能力小于 15 万 t
2、/a 的矿井占 75%,大于30 万 t/a 的矿井仅占 5%。多数矿井仍采用穿硐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不分,许多矿井还是采用自然通风,更没有完善的通风系统和正规的运煤系统,也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1950 年 5 月初成立的燃料工业部作出了在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法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改革采 煤方法,推行长壁式采煤方法以代替落后的采煤方法,同时逐步改革和建立了相应的运煤、运料、行人、排矸、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逐步地形成了煤矿的开拓系统。开始以长壁式开采为主的正规的开拓系统进行改造,使 1952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了6350 万,超过了旧中国
3、历史最高水平的 6190 万 t。在 19501952 年全国煤矿恢复生产阶段,通过改革采煤方法,推行长壁式开采,建立正规的开拓系统和生产系统。除了对旧矿进行技术改造外,并在东北老矿区开始了新井建设,开工建设了鹤岗矿物局东山立井、鸡西矿物局小恒山立井等 17 处,设计生产能力为 1251万 t 开工新建井平均井型为 73.58 万 t/a。在恢复的三年中,包括改扩建和新建矿井,共投产 60 处。生产能力为 1564 万 t/a,平均井型为 26.07 万 t/a,这种井型符合当时以炮采工作面为主的生产技术水平。 19531957 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恢复和改建矿井的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
4、新矿井建设,开工建设的新矿井 194 处,设计年生产能力 7537 万 t/a,建成投产矿井 205 处,设计生产能力 6376 万 t/a。这个期间恢复、改造、改建和新建矿井大都是按截煤机为主的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走向长壁炮采工作面要 求的开拓系统进行设计的。到“一五”期末的 1957 年,国有重点煤矿长壁式采煤方法的比重已达 92.6%,采煤工作面的平均长度已达 61.5m。已经形成了长壁式开采的矿井开拓系统。 19581962 年的第二五年计划时期提出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采煤和露天开采。特别是水力采煤发展很快,改建了 8 座水力采煤矿井,装备了 30 个水力采煤区和 216 个水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煤 专业 外文 翻译 中国 煤矿 开拓 开辟 沿革 以及 成就 成绩 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