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 资源ID:129466       资源大小:59.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1、附录 A 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矿井开拓的沿革和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在宋、元朝时,开采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煤矿开拓系统。到 1876 年和 1877 年相继建设的台湾基隆煤矿和开滦的唐山煤矿及林西煤矿等矿井,以及以后建设的抚顺西露天矿和阜新新邱露天矿等,才开始有了煤矿矿井开拓和露天开拓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的 1949 年,共接收了 320 处矿井,全国产煤 3243 万 t。其中国有重点2353 万 t,地方国营 890 万 t,内含集体煤矿 145 万 t。其中国营煤矿 200 处,规模均较小。按矿井生产能力分,其中生产能力小于 15 万 t

    2、/a 的矿井占 75%,大于30 万 t/a 的矿井仅占 5%。多数矿井仍采用穿硐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不分,许多矿井还是采用自然通风,更没有完善的通风系统和正规的运煤系统,也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1950 年 5 月初成立的燃料工业部作出了在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法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改革采 煤方法,推行长壁式采煤方法以代替落后的采煤方法,同时逐步改革和建立了相应的运煤、运料、行人、排矸、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逐步地形成了煤矿的开拓系统。开始以长壁式开采为主的正规的开拓系统进行改造,使 1952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了6350 万,超过了旧中国

    3、历史最高水平的 6190 万 t。在 19501952 年全国煤矿恢复生产阶段,通过改革采煤方法,推行长壁式开采,建立正规的开拓系统和生产系统。除了对旧矿进行技术改造外,并在东北老矿区开始了新井建设,开工建设了鹤岗矿物局东山立井、鸡西矿物局小恒山立井等 17 处,设计生产能力为 1251万 t 开工新建井平均井型为 73.58 万 t/a。在恢复的三年中,包括改扩建和新建矿井,共投产 60 处。生产能力为 1564 万 t/a,平均井型为 26.07 万 t/a,这种井型符合当时以炮采工作面为主的生产技术水平。 19531957 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恢复和改建矿井的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

    4、新矿井建设,开工建设的新矿井 194 处,设计年生产能力 7537 万 t/a,建成投产矿井 205 处,设计生产能力 6376 万 t/a。这个期间恢复、改造、改建和新建矿井大都是按截煤机为主的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走向长壁炮采工作面要 求的开拓系统进行设计的。到“一五”期末的 1957 年,国有重点煤矿长壁式采煤方法的比重已达 92.6%,采煤工作面的平均长度已达 61.5m。已经形成了长壁式开采的矿井开拓系统。 19581962 年的第二五年计划时期提出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采煤和露天开采。特别是水力采煤发展很快,改建了 8 座水力采煤矿井,装备了 30 个水力采煤区和 216 个水力

    5、采煤工作面,形成了我国水力采煤的基础。但是,当时由于急于求成,也有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推广的现象,使部分已形成长壁开采的开拓系统受到了影响。在发展中也曾提出了“边勘探、边设计、 边施工、边生产”的方针,特别是“简易投产”了一批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不完备的矿井,使初步形成的较正规的矿井开拓系统受到影响。 19631965 年的三年调整时期,认真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着重调整了开拓系统和被破坏的采掘关系,煤炭工业部于 1963 年颁发了“生产矿井井巷工程开拓部署的若干规定”和“生产矿井开拓准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生产矿井井巷开拓部署的技术原则,并对阶段高度与区段个数作出了规定。实

    6、现了以推广长壁采煤方法为中心,使采煤工作面、采区及准备巷道、水平及开拓巷道有着明确的划分,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矿井开拓方式和生产系统,矿井开拓系统逐步规范化。 随着我国研制成功浅截深单滚筒采煤机,实现了与可弯曲刮板输送机配套,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的普通机械化采煤。与此同时,煤巷及岩巷的钻、装工具和设备,以及巷道支护技术,通过研究实验取得了进展,如煤巷掘进机和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的研制成功、 U 型钢可缩性支架和锚喷支护的采用,使煤巷及岩巷的掘进速度有所提高。 从采区运输发展看, 60 年代初期,区段运输平巷基本上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采区上山有刮板输送机,普通胶带输送机运输,也有

    7、串车运输;到 了 60 年代中期,运输平巷开始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 70 年代中期,国有重点煤矿在区段平巷和采区上山均装备了胶带输送机。 在大巷运输中,除了采用大型矿车和电机车外,不少矿井也积极发展了胶带输送机运输,其中有的是矿车运输,经过改造换成胶带输送机运输,也有原来就是胶带输送机运输,但是从普通胶带输送机改造成强力胶带输送机,如开滦矿物局荆各庄矿将西翼和南翼井下 7 部 800mm 普通胶带输送机更换为 1m 宽的胶带输送机,使矿井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一般在大巷采用的胶带输送机,多为钢丝绳或尼龙芯的强力胶带输送机,如 1975 年枣庄矿 物局柴里矿由矿车改为普通胶带输送机, 1980

    8、年又由普通胶带输送机改为强力胶带输送机。这样使环节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煤炭工业部提出了矿井生产要推行采煤工作面、采区、水平和矿井集中生产,又把矿井开拓系统的改进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于 1974 年和 1976年分别在开滦矿物局和鸡西矿物局召开了生产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合理集中生产方面的经验交流会,通过各个矿物局、矿认真地总结,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和成就。 ( 1)适当加大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采区走向长度,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这是矿井 集中生产的基础。这个阶段采煤工作面的长度一般增加到 8090m,采区走向长度单翼采区一般增加到 300400m,双翼采区一

    9、般增加到 600800m。这样,为推行采煤机械化和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创造了条件,并减少了巷道掘进和巷道维护工程量,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 2)开采煤层群和厚及特厚煤层的采区,推行采区巷道联合布置,采用采区联合布置后,扩大了采区储量,延长了采区服务年限,增加了采区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目,为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矿井减少同时生产的采区数目创造了条件。由于联合布置采区中的 集中巷道维护时间长,设置了岩石集中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为加大采区尺寸,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开采缓斜、倾斜煤层群的矿井时,多数采用了采区巷道联合布置的方式,为水平集中生产创造了条件。 ( 3)在开采水平采用集中开拓,充分发挥了水平大巷的效能。对于大、中型矿井,由于开采时间长,集中开拓侧重于采用煤层底板岩石大巷,并适当加大了井田的走向长度和阶段高度,提高水平生产能力,减少矿井同时生产的水平数,并规定一般只用一个生产水平保证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 4)矿井实行合理集中,包括调整和扩大井田范围、井口合 并等,特别是


    注意事项

    本文(采煤专业外文翻译----中国煤矿开拓的沿革和成就)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