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宽带接入技术
《外文翻译---宽带接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宽带接入技术(11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附录 1 外文文献译文 宽带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技术是在电信和视频网络行业的催生影响下产生出来的,其应用主要体现在物理层。相反,数据网络行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网络层和运输层上(例如 IP 电话)。形成这种应用方法上的区别的理由是,一旦传输的内容被数字化,就能作为数据进行处理。换句话说,从网络的观点来看,网络只是以数字的形式来传输数据。在应用层上,这些数据位不论实际代表话音、数据,还是代表视频流都没有 区别。因此,数据网络行业在让数据流适应跨网传输这方面并没有做什么。另外一方面,电信和视频网络行业必须解决利用现有接入基础设施将内容以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进行传输。这成为在开发下述几类宽带接入技术中的重
2、要催化剂。 铜回路接入技术,又称为数字用户线( DSL)技术。 DSL 技术又统称 XDSL。XDSL 是由电信行业开发的,利用了世界范围内的几百万英里长的现有铜回路通信设施。 光纤 /同轴电缆的电缆接入技术。电缆接入是由视频网络行业中的有线电视部分开发的,利用了已经连接全世界几百万个(大多数是常驻的)用户的视频信道电缆基础 设施。 在线卫星接入技术。卫星接入是由视频网络行业中的无线部门开发的,通过使用卫星基础设施,经视频信道接到有线电视中心终端局并传送到世界 范围内的几百用户(大多数是常驻的)。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20 世纪 80 年代, ADSL 作为电信行业为应 对电缆行业
3、支持视频点播需求而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首先被开发了出来。然而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认识到,它也可以作为能访问像因特网这样的高速业务的技术。 ADSL 提供非对称传输,典型的下传速率可达到 9Mb/s (从中心局到设备),上传速率为 16Kb/s 到640Kb/s (从设备到中心局)。像所有的铜线传输系统一样,速 率越高,传输范围越短。 混合光纤同轴网技术( HFC) 混合光纤同轴网技术是基于 现有的有线电视(有线 TV 或 CATV)技术的。最初,有线电视是基于从多系统运作员( MSO)到客户设备的同轴电缆设施的,并采用树形拓扑。这些系统大多数已升级到 HFC。在这种系统中,信号通
4、过一对光缆被传送到一个光缆节点上,然后再经过同轴电缆分发给客户。在中心终端局上,各种源信号,如传统的卫星业务、使用广域网的模拟和数字业务,以及使用专用主干网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SP)的业务被复用,并从电信号射频转换成为光信号。光缆上的通信是单向的:从中心终端局到光缆节点的每一对光缆,都以不同的方向承载单向业务。光信号在光缆节点处转换成射频信号并以双工方式沿同轴电缆传送。从中心终端局到客户设备的信号称为下传信号或者前向通路信号。从客户设备到中心终端局的信号称为 上传信号或者反向通路信号。 光纤通信介绍 80 年代一项最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是光纤通信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产业。用光纤敷设总长度可以表
5、明其发展程序。据估计,到 1987 年底仅美国的光纤敷设总长将达 320 万公里,其中 90% 以上是在 1982-1987 年间敷设并开通的,而长度干线占主导地位,数量约为光纤总长的 95% 。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纤维光学的兴趣主要在于通信,但早期发展纤维光学的目的并不在此。 50 年代初研究人员制造出第一根具有包层玻璃光纤时,并不想用于通信而是想用它们传送内窥镜需要的成像光束。 1966 年 Kao 和 Hockham 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论文,建议将低损耗光纤用于通信,此时纤维光学已发展为一项很实用的技术了。 1970 年 10 月,第一根低损耗( 20dB/km)石英光纤问世了。有时将这一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宽带接入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