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两台计算机不同波特率串口通信系统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4月9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11基础理论知识1.1通信的方式通信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串行通信时数据用
串口通信Tag内容描述:
1、和发送区功能 3 3 程序运行平台程序运行平台 3 4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4 5 5 程序变量定义说明程序变量定义说明 4 6 6 模块分析模块分析 5 6.1 初始化模块 . 5 6.2 参数设置和显示模块 . 6 6.3 发送数据模块 8 6.4 数据接收模块. 9 6.5 清空接数据模块 . 10 6.6 关闭串口模块. 10 7 7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1 7.1 测试11 7.2 总结. 16 8 8 结论结论. 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6 基于串口通信的高级语言控制程序的设计 摘摘 要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网络和多微机系统的广泛应用, 尽管当今 USB 通信技术和以太网技术快速发展,然而串口通信技术始终以其连接简便,价 格低廉,稳定可靠等优点,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MSCOmm 控件是 微软公司为了用户使用方便而提供的一种便捷的控制串口编程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 VC + + 2008 MSComm 控件的串口通信方法,对程 序的类进行了说明, 分析了本程序各个模块怎样实现起作用。
此次设计以 MFC 来设计界面编制程序,同时利用 MS。
2、受命向上位机提供对象及本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目前,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加,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超微型化方向发展, 微型计算机已成为导弹,智能机器人,人类宇宙和太空和太空奥妙复杂系统不可缺少 的智能部件。
在一些工业控制中,经常需要以多台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执行对被控对象 的直接控制,以一台 PC 机为上位机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组成一种以集中管理、分 散控制为特点的集散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越来越多 地采用集总分算系统。
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台做管理用的上位主计算机(主机)和 一台直接参与控制检测的下位机(单片机)构成的主从式系统,主机和从机之间以通 讯的方式来协调工作。
主机的作用一是要向从机发送各种命令及参数:二是要及时收 集、整理和分析从机发回的数据,供进一步的决策和报表。
从机被动地接受、执行主 机发来的命令, 并且根据主机的要求向主机回传相应烦人实时数据, 报告其运行状态。
用串行总线技术可以使系统的硬件设计大大简化、 系统的体积减小、 可靠性提高。
同时,系统的更改和扩充极为容易。
MCS-51 系列单片机,由于内部带有一个可用于 。
3、 2012 年 7 月 12 日 1 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利用两片 AT89C51 实现双机串口通信;主机发送并显示 10 以下的随机数,从机显示该数的阶乘值,通过开关改变主机输出的数值。
设计电路并编写一 个串行口方式 1 收发程序, 实现两片 AT89C51 之间的通信, 甲机将数据发送到乙机并显示出 来,同样,乙机也可将数据发送到甲机显示出来。
二、二、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1 1、方案选择及设计思想、方案选择及设计思想 2 2、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在两个站之间传送的。
按照数据传送方向,串行通信可分为三种 制式。
1 1) . . 单工制式单工制式(Simplex)单工制式是指甲乙双方通信只能单向传送数据。
单工制式如图 1 所示。
发送器A接收器B 图图1 1 单工制式单工制式 2 2). . 半双工制式半双工制式(Half duplex) 半双工制式是指通信双方都具有发送器和接收器, 双方既可发送也可接收, 但 接收和发送不能同时进行,即发送时就不能接收,接收时就不能发送。
半双工制式如图 2 所示。
发送。
4、日 RS-232串口通信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调查报告一、设计(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RS-232 串口通信设计 二、设计(调查报告二、设计(调查报告/ /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 下述设计内容需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1理解电路原理图与工作过程; 2掌握 RS-232 电气特性; 3掌握 RS-232 通信原理及串口通信数据格式,并编程完成串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和显示; 4能正确处理编程与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原始资料三、原始资料 1. 通信与电子系统实验指导书; 2. CPLD/FPGA 实验箱。
四、要求的设计(调查四、要求的设计(调查/ /论文)成果论文)成果 1程序结构合理,语言简洁,格式规范,注释详细; 2. 掌握 RS-232 的工作机制与原理; 3. 格式为:1 位起始位,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波特率设定为 300Baud。
能 与计算机正常通信; 4. 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符合学校规范标准,字数不少于 2000 字。
五、进程安排五、进程安排 第 1 天 。
5、 任务书任务书 一、题目一、题目 基于串口通信的字符显示终端的设计 二、基本内容及重点 (1)查阅串行通信相关方面的资料,掌握关于串行通信的软、硬件设计; (2)制定出适用于数据采集系统的,通用的,易于实现的串行通信协议; (3)根据制定的通信协议,设计出下位机串行通信模块; (4)根据制定的通信协议,利用编程语言设计动态链接库文件; (5)通过设计一个可视化界面来对单片机程序和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调试 和验证,并进行改善; (6)资料的整理以及各种说明文档的撰写。
附加初步总体结构图 设计总体构思图 (1)硬件设计 通过 ALtium Designer 设计串口通信硬件电路, 制作全部电路 PCB 及所有的 元器件的焊接。
(2)软件设计 通过 keil软件编写相关程序并进行调试。
设计 论文 At89s52 单片机 Lcd 1602 显示 计算机终端 按键 MAX232 电平 转换电路 三 、预期达到的成果 (1) 运行于计算机上的程序可通过动态链接文件对单片机进行数据访问和传送; (2)单片机机串行通信模块具有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和改 变而嵌入到。
6、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本文设计了一个串口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详 细介绍了用 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来开发波特率发生器、接收模块和发送模 块这三个模块,以及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原理,用 Quartus II 软件进 行仿真并给出结果,分别验证各个模块的正确性。
本设计还使用基于 ALTERA 公司的 Cyclone II EP2C5T144 芯片的 FPGA 开发板,在 FPGA 开发板上实现和 PC 通过串口调试软件完成双向通信,不仅要求将开发板的数据显示在 PC 的串 口调试助手软件上,还要求用 PC 发送数据的 ASCII 码来驱动电路的 8 个 LED 灯,验证用 FPGA 实现串行通信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串行通信;RS-232;UART;Verilog HDL;FPGA II Abstract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s a widely use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t present, most of proc。
7、译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学生姓名: * 班级: 122902 得分: 请指导教师用红笔在译文中直接进行批改,并就以下几方面填写评阅意见,给出综合得分(满分按 15 分计)。
1、 专业术语、词汇翻译的准确性; 2、翻译材料是否与原文的内容一致; 3、翻译材料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4、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8、12 3.5 液晶模块 12 4 运行结果 . 14 4.1 仿真结果 14 4.2 运行结果 14 4.3 问题与改进: . 16 5 心得体会 . 17 参考文献 . 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II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题题 目:目: PCPC 和单片机的串行双工通信和单片机的串行双工通信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 具备单片机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熟悉 51 单片机的 CPU 结构和指令系统;熟悉相关常用接口电路的设计使用方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 体要求) 1)利用串口设计 4 位静态数码管显示器,要求 4 位显示器上每隔 1s 交替显示“0123”和“4567” 。
2)完成 PC 和单片机的串行双工通信,单片机的 P1 口接一共阴极 数码管,阴极接地。
要求 PC 键盘每按“09”数字键能发送到单片 机,并显示在单片机接。
9、2 1.2 设计目的 -2 1.3 设计任务 -2 1.4 设计方法 -3 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内容与所用器件设计内容与所用器件-。
10、 3.2 按键输入电路按键输入电路 6 6 3.3 3.3 单片机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 7 7 3.3.1 AT89S513.3.1 AT89S51 7 7 3.3.2 3.3.2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 8 8 3.4 3.4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 9 9 3.4.1 74LS1643.4.1 74LS164 简介简介 9 9 3.4.2 3.4.2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 1010 3.5 3.5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 1111 4 4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1212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毕业设计 1 4.1 4.1 软件设计应用环境软件设计应用环境 1212 4.2 4.2 设计流程图设计流程图 1313 4.3 4.3 按键程序设计按键程序设计 1414 4.4 4.4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616 4.5 4.5 显示程序设计显示程序设计 1919 5 5 总结总结 212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323 附录附录 2424 2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带有单片机的。
11、件电路中 UART 接口,利用 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实现 S3C2410X 处理器和 PC 机的串行通信。
指导教师: 2013 年 6 月 30 日 教师评阅意见书: 评阅教师: 2013 年 月 日 1 摘要摘要 为了掌握嵌入式技术,就应该学习以 ARM 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开发环 境和开发平台。
本设计采用 ARM 原理和 C 语言程序设计的,设置 S3C2410X 处理 器 UART 相关控制寄存器和 ARM 处理器系统硬件电路中 UART 接口,利用 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实现 S3C2410X 处理器和 PC 机的结合。
关键字关键字: 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S3C2410X 串行通讯(UART)单元; UART 控制寄存器;串口通信 2 1、绪论绪论 1.11.1 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 串口通信是目前单片机和 DSP 等嵌入式系统之间,以及嵌入式系统与 PC 机或无线模块之间的一种非常重要且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
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 结构中,通常只有一个 8 位或 16 。
12、区功能 2 2.8 清空数据发送区功能 3 2.9 自动发送功能. 3 2.10 十六进制显示功能 3 2.11 十六进制发送功能 3 3 程序运行平台程序运行平台 3 4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4 5 5 程序类的说明程序类的说明. 4 6 6 模块分析模块分析 6 6.1 参数设置和显示模块 . 6 6.2 打开串口模块 8 6.3 发送数据模块 9 6.4 自动发送模块. 10 6.5 接收数据模块 10 6.6 清空接收区模块 .11 6.7 清空发送区模块 .11 6.8 关闭串口模块. 12 7 7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12 7.1 测试. 12 7.2 总结. 18 8 8 结论结论. 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8 摘摘 要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网络和多微机系统的广泛应用, 尽管当今 USB 通信技术和以太网技术快速发展,然而串口通信技术始终以其连接简便,价 格低廉,稳定可靠等优点,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MSCOmm 控件是 微软公司为了用户使用方便而提供的一种便捷的控制串口编程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 VC + + 2008 MSComm 。
13、 日 II 目录目录 摘要 1 第 1 章 设计要求和目的 2 1.1 设计要求 2 1.2 设计目的 2 第 2 章 设计方案 3 2.1 设计方案 3 2.1.1S3C2410X 串行通讯(UART)单元 3 2.1.2 波特率的产生 . 3 2.1.3 UART 通信操作 3 2.1.4 UART 控制寄存器 4 2.1.5 UART 初始化代码 9 2.1.6 RS232 接口电路 11 2.1.7 串口接收设置 . 11 2.1.8 调试运行结果 . 12 2.2 硬件装置 . 13 2.2.1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 13 2.2.2ULINK2 仿真器套件,PC 机 13 2.3 软件设计. 14 2.3.2 程序代码设计 . 14 总结与体会 . 16 参考文献 . 17 1 摘要摘要 【摘要摘要】 ARM 微处理器因其卓越的低功耗、高性能在 32 位嵌入式应用中 已位居世界第一,是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的代名词,为了顺应当今世界 技术革新的潮流,了解、学习和掌握嵌入式技术,就必然要学习和掌握以 ARM 微 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和开。
14、 二是要及时收 集、整理和分析从机发回的数据,供进一步决策和报表。
从机被动地接收、执行主机发 来的命令,并且根据主机的要求向主机回传相应的实时数据,报告其运行状态。
用串行总线技术可以使系统的硬件设计大大简化、系统的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
同时,系统的更改和扩充极为容易。
MCS-51 系列单片机,由于内部带有一个可用于异 步通讯的全双工的串行通讯接口,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构成一个主从式多机系统。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 RS232 的串口。
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 GPIB 兼容的设备 也带有 RS-232 口。
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所以, 深入的理解学习和研究串口通信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此次毕业设计选题为 “基于 8051 的主从式总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使用 51 单片机来实现一个主从式的总线 通信系统。
通过此次设计,对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实践工作储备 知识和研究方法。
二、本选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的重要。
15、区和数据发送区功能 . 3 2.8 数据、汉字或字符等显示功能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3 程序运行平台程序运行平台 3 4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5 5 5 程序类的说明程序类的说明. 6 6 6 模块分析模块分析 7 6.1 系统初始化模块 . 2 6.2 参数设置和显示模块 . 7 6.3 发送数据模块 8 6.4 清空数据接收区和数据发送区模块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6.5 关闭主窗口模块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7 7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9 7.1 测试. 9 7.2 总结. 14 8 8 结论结论. 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4 基于串口通信的高级语言控制程序的设计 摘摘 要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网络和多微机系统的广泛应用, 尽管当今 USB 通信技术和以太网技术快速发展,然而串口通信技术始终以其连接简便,价 格低廉,稳定可靠等优点,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MSCOmm 控件是 微软公司为了用户使用方便而提供的一种便捷的控制串口编程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 Microsoft Visual C+ 6.。
16、杂,因此并行通 信的传输距离受到限制,这种通信方式多用于计算机内部,或者作为计算机与近距离外围 设备传输信息用。
1.2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分为两种类型:串行异步通信和串行同步通信。
串行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 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同步通信时指在约定的数据通信数率下,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相位始终 保持一致,通信双方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具有完全一致的定时关系。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单工传送,半双工传送,全双工传送。
单工传送:单工传送时指在通信时只能由一方发送数据,另一方接收数据的通信方式。
半双工传送:指在通信时双方都能够接收或者发送,但是不能够同时接收和发送的通 信方式。
全双工传送:通信双方之间有两条通路,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同时进行。
2 2 串口通信芯片 8250 2.1 8250 的内部结构 INS 8250 是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用作异步通信接口电路。
INS 8250 的引脚信号基 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与 CPU 系统总线相连的信号线和与通信设备 MODEM 连接的信号 线 3 2.2 8251 的内。
17、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每人撰写 25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 串口通信的概述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 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 速度慢。
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 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 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如图 1 所示 为串行通信的一般过程。
由于 CPU 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 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 串) 。
典型的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1 串行接口结构图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数据 1 位 1 位地从外设进入接口的“接收移位寄存器”,当 “接收移位寄存器”中已接收完 1 个字符的各位后,数据就从“接收移位寄存器”进 入“数据输入寄存器”。
CPU 从“数据输入寄存器”中读取接收到的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