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课程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线线形设计说明书 第 1 页 共 10 页 1、总说明、总说明 本方案设计的路线所在地理位置显示出路线在山岭重丘区, 地形 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可达 69m,沿线地质状况良好。路线总长 1068.77m,起点高程 857.00m,终点高程 917.00m。由于地形复杂, 沿线共设置 6 段缓和曲线和 7段直线,直线总长 549.39m,曲线总长 519.38m,圆曲线最大半径设置为 90m,最小半径为 30m,缓和曲线 长度均为 25m。线路平均坡度为 6.46%,最大纵坡 7.6%,最小纵坡 2.9%,最大坡长 308.77m,最小坡长 173m。设置竖曲线 3 个,最大 半径
2、为 2560.82m,最小半径 853.24m。 2、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 由初始给定条件中的交通量 1500 辆/昼夜,查阅文献1确定该道 路等级为三级, 根据山岭重丘的地形查阅文献1、2、3、4和5, 找出对应技术标准如下: 计算行车速度 行车道宽度 路基宽度 平曲线最小半径 最大纵坡 一般值 极限值 30km/h 6m 7.5m 65m 30m 8% 行车视距 圆曲线部分 最大超高 缓和曲线最小 长度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 小半径 停车视距 60m 8% 25m 350m 30m 最大纵坡 最大理想纵 坡 (h=1000m) 不限长度最大 纵坡 (h=100
3、0m) 最小坡长 最大合成 坡度 8% 3.70% 4.1% 100m 10.0% 纵坡坡长限制 纵坡 l , 则横净距计算公式如下:)( 2 sin() 2 2 cos1(llRh s 式中: 2 1 6 arctan l l l l R l S ,SLl S 2 1 本方案各字母取值为:116479.2852 R l , mR S 5.6335.165,mlLS99.83 则: ml126099.83 2 1 , 5.7 34 12 34 12 1 5.636 99.33 arctan 2 )( 2 sin() 2 2 cos1(llRh s m29.612255.7 2 52 sin 2
4、 11252 cos15.63 查阅文献1、3,司机行驶视线高为 1.2m,由横断面图量测出, 由汽车行驶轨迹线至道路内侧边坡距离D为7.97m, 如下图 (单位m) , Dh,故该道路弯道满足视距要求。 其他断面检验方法相同,最终结果也均符合视距要求。 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线线形设计说明书 第 9 页 共 10 页 5.4 超高计算 超高计算主要是针对曲线过度段上的路面横向坡度变化。以计算 K0+620 处断面超高为例,查阅文献1,绕边线旋转超高计算公式如 下:假设计算断面距缓和段起点距离为 x,则mx39.1461.605620, 且该断面处于临界断面(mL i i x C h G 3.825
5、 %6 %2 0 )与缓和曲线终点 之间,则外缘边线与原中线设计标高之差: ,31.054.0 25 39.14 mh L x h c c cx 中线与原中线设计标高之差: ,16.0%6 25 39.14 2 6 %32 2 mi L xB ibh h c jjcx 内缘边线与原中线设计标高差: mi L x b L x bibh h cc jjjcx 04.0%6 25 39.14 )4.1 25 39.14 2(%32)( 。 1.2 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线线形设计说明书 第 10 页 共 10 页 6、结束语、结束语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在公 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条线路由于处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 岭重丘区,各方面指标很难同时满足标准要求,故选取了主要起决定 影响作用的指标作为重点,严格按标准设计。 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我从对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解由浅入深,全 面认识与掌握了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的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思路 与步骤,能够独立地完成道路基本设计任务,受益非浅。 当然,在设计工作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对所学知 识不能灵活掌握, 在路线设计时对各类道路相应的技术标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