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课程设计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课程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目录 前言 1 1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原理 2 1.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2 1.2 模拟信号的抽样 2 1.3 抽样信号的量化 3 1.4 脉冲编码调制 6 1.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7 1.5.1 预测编码 . 7 1.5.2 DPCM 的基本原理 . 7 1.6 增量调制 DM 8 1.7 自适应增量调制 ADM 9 1.8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ADPCM)调制 . 9 1.8.1 ADPCM 的概念. 10 1.8.2 ADPCM 的原理. 10 2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设计与仿真 12 2.1 Simulink 组件使用介绍 . 12 2.2 模拟信号抽样的设计 13 2.3
2、 模拟信号量化的设计 14 2.4 PCM 编译码系统的设计 . 15 2.5 DPCM 编译码系统的设计 16 3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的实现与分析 18 3.1 模拟信号抽样的观察与分析 18 3.2 模拟信号量化的观察与分析 19 3.3 PCM 编译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 20 3.4 DPCM 编译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21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通信原理课程设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计 1 前言 1837 年,莫尔斯完成了电报系统,此系统于 1844 年在华盛顿和巴尔迪摩尔之 间试运营,这可认为是电信或者远程通信,也就是数字通信的开始。 数字化可从脉冲编码调制开始说起。 1937 年
3、里夫提出用脉冲编码调制对语声信 号编码,这种方法优点很多。例如易于加密,不像模拟传输那样有噪声积累等。但 在当代代价太大,无法实用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曾开发并使用 24 路 PCM 系统,取得优良的保密效果。但在商业上应用还要等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能 取代当时普遍采用的载波系统。我国 70 代初期决定采用 30 路的一次群标准,80 年 代初步引入商用,并开始了通信数字化的方向。数字化的另一个动向是计算机通信 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强大,并日益被利用,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进一 步扩大其效能的必需。60 年代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其结果表现在 1972 年投入使 用的阿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信号 数字化 传输 系统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