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 究 社会保障对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日益凸现,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客观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并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独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尤其对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户籍制度上看,我国居民养老问题可分为城 市居民养老和农村居民养老两部分。对于城市居 民我国政府已有比较充足的政策 与资金投人,使他 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较好地照顾,基本实 现了社会化养老。而农村居民的
2、养老问题却日益 突出,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 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 65 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 5938 万,占老龄总人口的 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 (二)农村
3、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 2000 年底,全国 7400 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 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 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 200 万人增加到 2003 年的 1.14 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三)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功能削弱
4、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子承父业”这种世代交替的形式比较稳定,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然地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 关系被打破了,也使赡养老人的传统道德约束力日益递减。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则在逐渐减弱。 (四)“土地保障”变得越来越脆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 1978 年到 1998 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 91.5%下降到了 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农村 社会 养老保险 现状 问题 对策 研究 钻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