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资源ID:130970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 究 社会保障对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日益凸现,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客观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并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独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尤其对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户籍制度上看,我国居民养老问题可分为城 市居民养老和农村居民养老两部分。对于城市居 民我国政府已有比较充足的政策 与资金投人,使他 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较好地照顾,基本实 现了社会化养老。而农村居民的

    2、养老问题却日益 突出,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 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 65 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 5938 万,占老龄总人口的 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 (二)农村

    3、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 2000 年底,全国 7400 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 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 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 200 万人增加到 2003 年的 1.14 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三)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功能削弱

    4、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子承父业”这种世代交替的形式比较稳定,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然地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 关系被打破了,也使赡养老人的传统道德约束力日益递减。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则在逐渐减弱。 (四)“土地保障”变得越来越脆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 1978 年到 1998 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 91.5%下降到了 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

    5、%.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非常微薄。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 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 1/4 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 入的 5.7%.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农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相反,其获得的只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因此说,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选择是不可行的。 除此之外,贫富差距拉大,资金筹集与 基金 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等现状,也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些问题 中,有的是制度设计

    6、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前者主要包括: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 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

    7、境 。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 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三) 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

    8、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但是 1996 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 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帐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 1993 1997 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对于从 1993 1997 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

    9、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 (四) 保障水平过低。 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 2 元、 4元、 6 元、 8 元 20 元等 10 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 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 2 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 10 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 4.7 元, 15 年后每月可以领取 9.9元,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 4 元、 6 元甚至是 10 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三、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措施


    注意事项

    本文(外文翻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