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感悟《园冶》的借景手法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感悟《园冶》的借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感悟《园冶》的借景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感悟园冶的借景手法 园冶 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所创造的一部记叙造园手法的奇书。园冶 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 兴 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 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 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 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 艺术的具体论述。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2、,也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 手段。 “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 改造加工。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因的主要表现是“因地制宜” 。首先是因地理 环境而变,北京的颐和园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在苏州河的源头,处于三 面上坡中间低洼的低谷。因此随应洼 地顺凿为池,形成以水面为中心的水 景园,各种形式的楼阁亭榭临水随地 势的高低环绕布列,相互间用游廊, 小桥相连,隔水相望。在泉流出口处,利用水位高差,理石散流,构成瀑 布,野趣横生。北京颐和园的“湖山 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 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 景象曼妙。承德避暑山庄,借磐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苏州园林各有其独
3、具匠心的借景手法。 拙政园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临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 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山丘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 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园冶特别强调“借景” 、 “为园林 之最者” 。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 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 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 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 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 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冶 感悟 借景 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