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黄石黄石国家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矿山公园见习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 绪言绪言 一、一、 大冶矿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大冶矿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 大冶矿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43,北纬301310, 东距黄石市中心区25公里,东南距大冶市15公里,为黄石、大冶、鄂州三市的结合部。大 冶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 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 储量 较丰富。 6个矿体除龙洞矿体向西南倾斜和尖林山矿体呈隐伏平卧状外, 其他都向北东倾斜。 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冷,降水充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 二、二、 实习任务和目的:实习
2、任务和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堂理论学习的知识, 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在观察各种地质景观时尝 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把理论和现象对号入座,加深印象。 三、三、 实习时间实习时间:2010年4月25日 第二章第二章 地层地层 实习地区出露地层及分布的特点: 矿床有6个主体, 自西向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 鼻山狮子山尖林山矿体。除尖林山为隐伏矿体外,其余矿体均出露地表。矿床全长5km,宽 约500m,面积2.5km。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此外,在矿区中 部零星出露二叠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组。 矿床的主要矿体赋存于铁山杂岩体南缘中段内闪长岩类与下三叠统灰岩的断裂复合接触
3、带上。矿区地层岩性以下三叠统大冶群的碳酸盐岩、泥质岩为主。近接触带主要地层随距岩 体远近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接触带的动力构造十分发育。印支期NWW向构造形 迹奠定了矿区的基础构造格架;其后又有燕山期、喜山期的3次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其上。矿 区范围内主要出露4期闪长岩及3类脉体。 大冶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凹陷褶皱带的大冶凹陷褶皱束内,铁山背斜北翼,出露 地层游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矿区内发育一系列西西向褶皱和断裂。铁山岩体 眼背斜北翼断裂带分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组成,为燕山早期中 酸性岩浆岩。矿体产于岩体与大冶组灰岩接触带。接触带宽5070m,有强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石 国家 矿山 公园 实习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