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模具的精加工控制分析
《外文翻译---模具的精加工控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模具的精加工控制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外文翻译 模具的精加工控制分析 1、引言 一幅模具是由众多的零件组配而成,零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质量,而零件的最终质量又是由精加工来完成保证的,因此说控制好精加工关系重大。在国内大多数的模具制造 企业 ,精加工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磨削,电加工及钳工处理。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零件变形,内应力,形状公差及尺寸精度等许多技术参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操作困难较多,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值得借鉴。 2、模具精加工的过程控制 模具零件的加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达到好的加工效果。 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
2、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轴类、板类与异形零件,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 热处理 (淬火、调质 ) 精磨 电加工 钳工 (表面处理 ) 组配加工。 2.1 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生产中遇到一 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针对 V10、 APS23 等粉末合金钢零件,因其能承受高温回火,淬火时可采用二次硬化工艺, 1050-1080淬火,再用 490-520高温回火并进行多次,可以获得较高的冲
3、击韧性及稳定性,对以崩刃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很适用。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但其性能好,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 2.2 零件的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采用的机床有三种主要类型: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具。精加工磨削时要严格控制磨削变形和 磨削裂纹的产生,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裂纹,在后续的加工使用中也会显露出来。因此,精磨的进刀要小,不能大,冷却液要充分,尺寸公差在 0.01mm 以内的零件要尽量恒温磨削。精磨时选择好恰当的磨削砂轮十分重要,针对模具钢材的高钒高钼状况,选用 GD 单晶刚玉砂轮比较适用,当加工硬质合金、淬火硬度高的材质时,优先采用有机粘结剂的金刚石砂轮,有机粘结剂砂轮自磨利性好,磨出
4、的工件粗糙可达 Ra=0.2 m。磨削加工中,要注意及时修整砂轮,保持砂轮的锐利,当砂轮钝化后,会在工件表面滑擦、挤压,造成工件表面烧伤,强度降低。板类零件的加 工大部分采用平面磨床加工,在加工中常会遇到一种长而薄的薄板零件,此类零件的加工较难。因为加工时,在磁力的吸附作用下,工件产生形变,紧贴于工作台表面,当拿下工件后,工件又会产生回复变形,厚度测量一致,但平行度达不到要求,解决的办法可采用隔磁磨削法,磨削时以等高块垫在工件下面,四面挡块抵死,加工时小进刀,多光刀,加工好一面后,可不用再垫等高块,直接吸附加工,这样可改善磨削效果,达到平行度要求。轴类零件具有回转面,其加工广泛采用内外圆磨床及
5、工具磨床。加工过程中,头架及顶尖相当于母线,如果其存在跳动问题,加工出来的 工件同样会产生此问题,影响零件的质量,因此在加工前要做好头架及顶尖的检测工作。进行内孔磨削时,冷却液要充分浇到磨削接触位置,以利于磨削的顺利排出。加工薄壁轴类零件,最好采用夹持工艺台,夹紧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在工件圆周上产生“内三角”变形。 2.3 表面处理及组配 零件表面在加工时留下刀痕、磨痕是应力集中的地方,是裂纹扩展的源头,因此在加工结束后,需要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通过钳工打磨,处理掉加工隐患。对工件的一些棱边、锐角、孔口进行倒钝, R 化。一般地,电加工表面会产生 6-10 m 左右的变质硬化层,颜色呈灰白色
6、,硬化层脆而且带有残留应力,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消除硬化层,方法为表面抛光,打磨去掉硬化层。在磨削加工、电加工过程中,工件会有一定磁化,具有微弱磁力,十分容易吸着一些小东西,因此在组装之前,要对工件作退磁处理,并用乙酸乙脂清洗表面。组装过程中,先参看装配图,找齐各零件,然后列出各零件相互之间的装备顺序,列出各项应注意事项,然后着手装配模具,装配一般先装导柱导套,然后装模架和凸凹模,然后再对各处间隙,特别是凸凹模间隙进行组配调整,装配完成后要实施模具检测,写出整体情况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即从后工 序向前工序,从精加工到粗加工,逐一检查,直到找出症结。 3、结束语 实践证明,良好的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模具 精加工 控制 节制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