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路第二支路 引入干扰引入干扰 第一支路第一支路 图图 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1) 已知上下水箱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1 1 ( )2 ( ) ( )51 p Hs Gs Uss , 22 2 21 ( )( )1 ( ) ( )( )2
液位串级Tag内容描述:
1、支路第二支路 引入干扰引入干扰 第一支路第一支路 图图 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1) 已知上下水箱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1 1 ( )2 ( ) ( )51 p Hs Gs Uss , 22 2 21 ( )( )1 ( ) ( )( )201 p HsHs Gs QsHss 。
要求画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 程进行仿真(假设干扰为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投运 10s 后施加的均值为 0、方 差为 0.01 的白噪声) ; 2) 针对双容水箱液位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分别 对控制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其中 PID 参数的整定要 求写出整定的依据(选择何种整定方法,P、I、D 各参数整定的依据如何) ,对 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3) 针对该受扰的液位系统设计串级控制方案,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 方案图,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4.设计任务分析设计任务分析 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
2、 良好的人机界面、数据采集功能,并结合 STEP 7 环 境编程的便利性,采用可靠的 MPI 接口建立 WINCC 和 PLC、双容水箱之间的数据通讯。
利用 WINCC 开发服务器端画面,在 PLC 客户端环境中编写控制程序,最终实现对水箱液 位的精确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使用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液位控制问题。
此系统同样可以满足工厂对控制系统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组态软件;PLC;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based on the WINCC and Siemens STEP7 tank liquid level PID control experimental platform design process. The program used WINCC good man-machine interface, data acquisition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onvenience。
3、 2011 年 6 月 摘要 I 摘 要 本文的研究任务是对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控制算法, 基本的 PID 控制以及 串级控制的仿真研究。
首先,本文阐述了液位控制的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对双容水箱系统进行机理 分析,并采用实验法,建立双容水箱系统的模型。
其次, 采用基本 PID 控制以及串级控制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对两 种控制方案进行参数整定后投入系统运行。
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很好地提升系统的 动态及稳态性能, 从 MATLAB/SIMULINK 的仿真曲线上观察到比较 PID 控制系 统无干扰阶跃响应可知,串级控制降低了最大偏差,减小了振荡频率,大大缩短 了调节时间。
在有干扰情况下: 两种控制器的输出曲线都呈高频振荡状态并且存在明显的 抖振。
最后, 将串级控制器与基本的 PID 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仿真结果表 明,串级控制在控制质量上优于基本的 PID 控制。
关键词:液位控制,串级控制,基本 PID,仿真 目录 II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task is two-tank water level control system, c。
4、实验装置平台上完成实际系统的调 试,并说明两种方法的所得结果的差别。
三、三、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从组成、工作原理上对工业型传感器、执行机构有一深刻的了解 和认识。
1. 分析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 从实验中获得各环节的特性曲 线,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 根据其数学模型,选择被控规律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3. 在 Matlab 上进行仿真,调节控制器参数,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4. 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并在 THJ-2 型高级过程 控制系统平台上完成本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和参数调试, 得到最佳控 制效果。
5. 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调试结果的差异,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四、 进度安排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周 分组;查找资料;分组;查找资料;对象模型的获取,对象模型的获取,Matlab仿仿 真真 第二周第二周 系统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答辩系统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五、五、 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六、六、 总评成绩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签名日期 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