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I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高分子姓名:设计日期:设计题目:循环水冷却器设计循环水冷却器设计设计条件:1设备处理量76Th。2循环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I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
循环水冷却器Tag内容描述:
1、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题目题目: :船舶柴油机高温淡水冷却器设计船舶柴油机高温淡水冷却器设计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 (1)高温淡水进口水温为:85; (2)高温淡水出口水温为:72; (3)高温冷却淡水流量为:58m 3/h; (4)低温淡水进口水温为:33; (5)低温淡水出口水温为:45; (6)允许最大压力降:0.1Mpa; (7)冷却器结构类型:壳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任选其一。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1编制设计书编制设计书 1 份,内容包括:份,内容包括: (1)设计依据; (2)设计原理; (3)设计步骤; (4)热力计算过程(采用平均温差法或传热有效度_传热单元数法); (5)阻力计算过程等。
2 2设计图纸(选做)设计图纸(选做):1)外形结构图(2 号图纸);2)流体流程图(3 号图纸)。
3.3. 设计说明书撰写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格式书写要求执行设计说明书撰写严格按照。
2、合方式 4 1.3 半片形式及其性能 5 1.3.1 常用形式 . 5 1.3.2 特种形式 . 5 1.4 密封垫片 5 第第 2 章章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及应用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 6 2.1 优点 6 2 2.2 缺点 7 2.3 应用 7 第第 3 章章 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 . 8 3.1 确定总传热系数的途径 8 3.2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8 3.3 传热系数的计算 11 3.4 垢阻的确定. 11 第第 4 章章 计算类型及工程设计一般原则计算类型及工程设计一般原则 . 12 4.1 计算的类型 12 4.2 工程设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 13 第第 5 章章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实际应用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实际应用 . 15 3 第第 1 1 章章 板式换热器基本构造板式换热器基本构造 1.1 整体结构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相对于板翅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比较简单,它 是由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压紧螺柱和螺母、上下导杆、前支柱等 零部件所组成,如图 1-1 所示: 板片为传热元件,垫片为密封元件,垫片粘贴在板片。
3、热器选型 . 4 2.1.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 5 2.2 估算换热面积 5 2.3 工艺结构尺寸 . 5 2.4 换热器核算 . 7 第三章 结构及强度计算 . 13 3.1 筒体的厚度的计算 13 3.2 管箱的厚度计算 . 14 3.3 外头盖的厚度计算 16 3.4 开孔补强设计 19 3.5 法兰与垫片的选择 22 3.6 换热器 26 3.7 折流板和支持板 28 3.8 拉杆与定距管 29 3.9 防冲板 31 3.10 防短路结构 . 31 3.11 管板的计算 32 3.12 接管的最小位置 33 3.13 钩圈式浮头 33 3.14 保温层 . 42 3.15 换热器质量计算 42 3.16 鞍座 44 第四章 换热器的腐蚀、制造与检验 . 47 4.1 换热器的腐蚀 47 4.2 换热器的制造与检验 . 47 第五章 焊接工艺评定 51 5.1 壳体焊接工艺 51 5.2 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 51 5.3 法兰与筒体的焊接 52 第六章 换热器的安装、试车与维护 . 53 6.1 安装 53 6.2 试车 54 6.3 维护 54 设计总结 . 55 致谢 。
4、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2013 年 1 月 10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题目:热水冷却器的设计计题目:热水冷却器的设计 一、一、 设计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能力 3000kg/h(热水) 2设备型式:锯齿型换热器 3操作条件 热水:入口温度 80,出口温度 60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 32,出口温度 40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 10 5Pa 二、二、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一)、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打印稿)(打印稿) ,主要内容包括: 1. 前言; 2. 流程的确定和说明书(附流程简图) ; 3. 生产条件的确定; 4.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由热平衡计算传热量的大小, 并确定第 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并决定流体通入的空间。
5. 算流体的定性温度, 以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初算有效平均 温差。
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 计算传热系数 K 值,然后再作校核。
7. 估传热面积。
常取实际传热面积是计算值的 1.5-1.25 倍。
5、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28,出口温度 4 允许压降:不大于 105Pa。
每年按 330 天计,每天 24 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计算热负荷 (2)计算平均温差 (3)初估换热面积及初选板型 (4)核算总传热系数 K (5)计算传热面积 S (6)压降计算 (7)板式换热器规格选型 (8)附属设备的选型 (9)换热工艺流程图,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3 目 录 1 概述 1.1 换热器简介. 1.2 设计方案简介. 1.3 确定设计方案. 1.3.1 工艺流程简图. 1.3.2 换热器选型. 1.4 符号说明. 2 锯齿形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 2.1 确定物性数据 . 2.1.1 计算定性温度 2.1.2 计算热负荷. 2.1.3 计算平均温差. 2.1.4 初估换热面积及初选版型 2.1.5 核算总传热系数 K 2.1.6 计算传热面积 S . 2.1.7 压降计算 . 2.2 板式换热器规格选型 . 2.3 附属设备的选型 2.4换热工艺流程图、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 。
6、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
这些 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均可以通过换热器来完成。
本课题就是利用相关知识,设计出达到工艺所规定的要求,同时强度、 结构可靠,便于制造、安装和检修,以及经济上合理的列管式换热器,满足 生产需要。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设计参数表: 介质 热水 冷却水 工作温度(进出口)/ 80/55 30/40 工作压力(绝压) 0.5 0.4 设计流量(吨/年) 3.42105 未知 允许压降/MPa 0.1 注:每年按 330天计算,每天 24小时运转 三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完成设计论文 2. 完成管壳式换热器主体和零部件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3. 完成 A1 图纸不少于三张(总装配图和零件图) 四计划进度: 1. 第一周:查阅资料,完成论文的绪论,并对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有所 认识。
2. 第二周和第三周:完成热工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3. 第四周:根据自己的设计,绘制出换热器的总装配图和零件图。
4. 第五周:查缺补漏,修改论文和图纸等,并提交毕业设计相关资料,准备 答辩。
五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
7、垢热阻 0.00017 m2 /W。
6初设 K=900 W /m2 。
设计要求: 1. 设计满足以上条件的换热器并写出设计说明书。
2. 根据所选换热器画出设备装配图。
指导教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II 目目 录录 1 主要物性参数表1 2 工艺计算2 2.1 确定设计方案2 2.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 2.1.2 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2 2.1.3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差,确定管程数3 2.1.4 工艺结构尺寸4 2.2 核算总传热系数5 2.2.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Ai5 2.2.2 壳程流体传热系数 o 6 2.2.3 计算总传热系数 K06 2.3 核算压强降8 2.3.。
8、垢热阻 0.00017 m2 /W。
6初设 K=900 W /m2 。
设计要求: 1. 设计满足以上条件的换热器并写出设计说明书。
2. 根据所选换热器画出设备装配图。
指导教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II 目目 录录 1 主要物性参数表1 2 工艺计算2 2.1 确定设计方案2 2.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 2.1.2 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2 2.1.3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差,确定管程数3 2.1.4 工艺结构尺寸4 2.2 核算总传热系数5 2.2.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Ai5 2.2.2 壳程流体传热系数 o 6 2.2.3 计算总传热系数 K06 2.3 核算压强降8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