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摘要摘要11、设计原理、设计原理21.1设计目的21.2仿真原理21.2.1瑞利分布简介21.2.2多径衰落信道基本模型21.2.3产生服从瑞利分布的路径衰落r(t)31.2.4产生多径延时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2011年秋季学期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移动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
衰落信道Tag内容描述:
1、f Microwave Channel 摘 要 本论文介绍了一种以 Max232 芯片为基础的电平转换电路,以实现与计 算机的 RS232C 完全电平兼容和与微波调制器完全电平兼容.该电路在发 送端是以 Max232 芯片为基础把 EIAR。
2、填表时间:填表时间: 年年 月月 I 摘摘 要要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在数字通信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主要用于利用相互正交或者尽可能正交的不同编码分配给不同用户 。
3、这类噪声的模型. 本文以稳定分布和信 道编码理论为基础,并以稳定分布噪声为脉冲噪声模型, 研究了脉 冲噪声环境下编码信道循环码和卷积码的抗噪声性能.研究结果 表明, 脉冲噪声对编码信道所造成的误码影响比高斯噪声所造成的误 码影响大得多, 且。
4、 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价: 1翻译内容与课题的结合度: 优 良 中 差 2翻译内容的准确流畅: 优 良 中 差 3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性: 优 良 中 差 4翻译字符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符合 不符合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 附件。
5、编码方式性能分析.9 6.3不同信道环境下三种信道编码方式性能分析. 11 7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3 8实验心得与体会 14 9总结 16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基于 FSK 的信道编码性能分析 2 16 摘要: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
6、 TDSCDMA 系统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1 摘要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特别是在未来 4G 通信中,高速传输和高可靠性传输成为信息 传输的两个主要方面.无线信道状况通常比较恶劣,信号不可避免会受到干扰而出错,所 以可靠性尤其重要.为实现可。
7、法在不需要训练序列的情况下,就可以逐步收敛到最优解,因 此在信道特性未知的情况下, 只需要知道接收信号的一些统计特性, 就可以保证均衡器能够 一定程度的减少码间干扰. 这样的盲均衡由于不需要周期性的发送训练序列, 因此提高了信 道的利用率。
8、 导导 教教 师师 : 答辩组答辩组 负责人负责人 : II 摘摘 要要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在数字通信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主要用于利用相互正交或者尽可能正交的不。
9、道相比,又是最为 复杂的一种.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信道的状态信息往往是不确知的,因而需要使用信 道估计办法来获得.在无线通信中,发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受到环境中的各种物体 所引起的遮挡吸收反射折射和衍射的影响,形成多条路径信号分量具有不同。
10、义和背景1 1.2 OFDM 的历史及发展 . 2 1.3 OFDM 系统的优缺点 . 3 1.3.1 OFDM 技术的优点 . 3 1.3.2 OFDM 技术的缺点 . 4 第二章 OFDM 技术 4 2.1 OFDM 基本原理 4 2。
11、 1.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6 第二章 信道 . 6 2.1 信道的分类 . 6 2.2 信道数学模型 . 7 2.2.1 调制信道模型 . 7 2.2.2 编码信道模型 . 9 2.3 信道中的噪声 . 9 2.4 信道容量 10 第。
12、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所 在 系 部: 通信工程学院 专 业 名 称: 电子信息工程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职 称 讲师 所在系部 通信工程学院 课题。
13、指导教师评价: 1翻译内容与课题的结合度: 优 良 中 差 2翻译内容的准确流畅: 优 良 中 差 3专业词汇 翻译的准确性: 优 良 中 差 4翻译字符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符合 不符合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 附件 1:外文资料。
14、B 搭建仿真平台,对线 性非时变信道 多径时变信道和多径非时变信道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 就幅频响应和相频 响应的变化为出发点, 对比输入与输出信号波形以分析总结. 就幅频响应而言, 是否是常数, 输入信号经过信道后,频率分量衰减如何变化。
15、nbsp; 外文出处 nbsp;M. Patzold. Mobile Fading Channels. Wiley, New York, 2002. nbsp;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nbsp; nbsp;指导教师评。
16、O 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 MIMO 信 道模型. 本文首先总结了无线信道的特点,包括它的传播方式衰落特性,并给出了 两种常见的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和 MIMO 信道中的一些参数的介绍.在此基础 上,根据发。
17、4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5 第二章 无线信道分析及建模 6 2.1 无线信道的特点 6 2.2 无线信道分析. 6 2.3 移动信道的模型 10 2. 3.1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12 2.3.2 常见信道模型 .13 2.3.3 衰。
18、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成成 绩:绩: 2 目录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 1 章 前言 . 4 第 2 章 总体设计方案 . 5 2.1 64QAM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5 2.2 64QAM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5 2。
19、 1 摘要摘要 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各个路径电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不同,相位也 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有时是同相叠加而加强,有时是反相叠加 而减弱.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即产生了所谓的多径衰落.这些不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