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选型设计课程设计
《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选型设计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选型设计课程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I 资源工程学院资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题 目: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姓 名:xxx 学 号:xxxxx 班 级:采矿工程 年 级 : 2010 级 指导老师 :xxx 老师 2013-7 II 目 录 1 矿井运输 . 1 1. 1 矿井运输概述.1 1.2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 1 1.3 大巷运输设备 . 3 1.4 列车组成的计算 . 3 1.5 电机车台数的计算 . 6 2 矿井提升 . 8 2.1 矿井提升概述 . 8 2.2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 8 2.3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 9 1 1 矿井运输 1.1 矿井运输概述 本矿井设计年
2、工作日 330 天,每天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提升 16 小时。 该设计采区位于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七采区相邻,南以-50m 等高线 为界,走向长度 1230m,采区平均倾斜长 400m(北+107m 以上为煤层风化带) ,采区面积 492000m2。采区内有 m1、m2 两层可采煤层。 矿井先期投产 m1 煤层的一个采区保证年产量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倾角 22。采区 回风大巷、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上,下部边界距 m2 煤层底板 15m 的岩石中。 M1 煤层:平均厚度 2.21m,煤的密度为 1.42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 育,低瓦斯。M1 煤层距 M2 煤
3、层 8m。 M1 煤层伪顶厚 0.1m,为泥岩;直接顶厚 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 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 0.3m 的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采区服务年限为 7.8 年,采区生产能力为 30 万吨,采区设计两个炮采工作面,一个岩 掘队,一个煤掘队首采区设计两条上山,设计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1.2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矿井大巷运输采用矿车运输,首采区上山及区段平巷采用轨道运输。工作 面的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送。 一、运输方式的确定及矿井运输系统一、运输方式的确定及矿井运输系统 煤炭:回采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采区上山-采区煤仓- 运输大巷-井底煤仓-主井箕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运输 提升 设备 选型 设计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