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
《开题报告--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2013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 学 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 文)题目 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 一、课题背景和意义 地震、 火灾等灾难发生后,搜寻废墟中的幸存者,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并尽快救出 被困者是救援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统计表明,超过 48 小时后被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 存活的概率十分低。由于灾难现场情况复杂, 救援人员受到有害物、烟雾等危险的情 况下是很难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的,此外,废墟中形成的狭小空间使搜救人员甚至搜 救犬也无法进入。 近十年来, 尤其是 911
2、事件之后, 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地震、火灾等救 援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研究出了各种可用于灾难现场救援的机器人。 以牵引和运动方式的不同搜救机器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履带式搜救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是为了满足军事侦察、拆除危险物等作业的需 要, 在传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而 开发的, 体积普遍偏大, 不太适合在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中狭小空间内搜寻幸存者。 (2)可变形( 多态) 搜救机器人:为了能进入狭小空间展开搜救工作, 要求机器人的 体积要尽可能小, 但体积小了搜索视野就会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近年来在 传统牵引式搜救
3、机器人平台基础上, 研制出了形态可变的履带式多态搜救机器人。美 国 iRobot 公司生产的 PackBot 系列机器人有一对鳍形前肢, 这对鳍形前肢可以帮助 在崎岖的地面上导航, 也可以升高感知平台以便更好地观察。 高速准确的搜索与识别幸存者是救援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关键,稳定可靠的通讯与 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是救援机器人完成工作的保障。在实际运作中,无线通讯方式的 机器人有大约 25%左右的时间由于通讯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 图像智能识别能力不足, 救援人员绝大部分时间( 超过 80%) 都在用于对机器人发回图像的分析、辨别上;人 机交互能力差, 机器人操作困难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报告 一种 多功能 搜救 机器人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