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信令系统研究外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7信令系统研究外文翻译(1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中文 6960 字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外 文 题 目 NO. 7 signalling system research 译 文 题 目 NO.7 信令系统研究 系 部 信息系 专 业 班 级 电 信 61002 NO.7 信令系统研究 摘要 No.7 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持目前整个通信网的所有业务。我国采用的 No.7 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并已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论 文从 No.7 信令网络结构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对No.7 信令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比较了 No.7 信令网管系统和 No 7 信令监测系统的区别,介绍了程控交换机中的 No.7
2、信令系统软硬件配置及维护 ,并对当前网络存在的不足和其面临的困扰进行了简要说明 。与此同时也总结了 NO.7 信令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 通用性很强的 No.7信令系统 (Signaling System No.7)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于 1980 年提出来的 ,现在 No.7 信令通过多次扩展修改 ,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令体系。 在现代通信网中将用户话音、数据与控制用户数据传送的控制数据 (信令 )分开传送专门传送信令的网络称为信令网, No.7 信令网络系统就是这种信令网系统。 No.7 信令网络系统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它支持目前整个通信网的所有业务,从电信网数据网
3、到蜂窝电话网整个通信工业都依赖于No.7 信令网络系统。 No.7 信令网络系统本身是一个数据网,并提供了一个协议和消息类型的标准集,因此所有信令和控制信息都可以以数据消息的格式传输并能支持无限多种数据消。 No.7 信令网是电信网的三大支撑网之一,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应用十分广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由高级信令转接点 (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 (LSTP)和大量的信令点 (SP)组成的三级七号信令网,使得七号信令网真正成为电信网的神经网和支撑网。因此七号信令网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信网及其各种业务网的运行稳定性和实际效益。 随着通信网的日益发展,传输质量的不断提高,数字通信已
4、广泛使用。由于 No.7信令系统具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优点, No.7 信令逐步取代随路信令应用在各种通信领域中,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独立的 No.7 信令网。 关键字 :信令 移动通信技术 网络 基站 信道 1:信令分为随路和共路信令两种,七号信令是共路信令,表示语音信号和信令消息分开传输,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技术。它具有传输容量大,速 度快,信道利用率高的优点,满足了现代数字通信的需求,应用广泛。首先介绍下,通信网分为信令网和话路网,而信令网又是通信网络中的基础。在信令网中所运行的信令协议主要可分为:中国一号信令(随路信令)和 NO.7 信令(共路信令)。而在我国的通信网中主要使用 NO.7 信
5、令。 NO.7 信令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基础,我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表达 NO.7 信令的作用,如果将整个通信网络的硬件设施比喻成一 个人的骨架,那么 NO.7 信令就是流淌在这个人身体中的血液。由此可知, NO.7 信令是贯穿于整个通信网络的,它是为了完成呼叫接续的一种通信语言。 NO.7 信令我们也可以说成是为了完成某种业务的操作交互而发出的一些指令或命令。 NO.7 信令有四种分类方式:按照传送方向分可以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按照功能分可以分为管理信令、线路信令;按照工作区域分可以分为局间信令和用户线信令;按照传送信道分可以分为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 2.介绍一下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随路信令
6、是指传送信令的链路和话路是同 一条链路;共路信令是指 传送信令的链路和话路不在同一条链路上。中国一号信令就是随路信令,而 NO.7 信令是共路信令。共路信令依据其自身的构架而引发出了一些优点:信令传输速度快;信令容量大;信道利用率高;信令易于管理和维护;易于开发一些基于信令的上层应用。但有优点的同时也给共路信令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信道传输的安全 性要高;信道传输的误码率要低;话路通道要添加自身的监听功能,因为在共路信令系统中信令链路相通并不能代表着话路也是相通的。上面主要讲述了 NO.7 信令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3 NO.7 信令的基本概念: 1.信令链路( Link):即指用来传送信令
7、的物理信道,一般为 E1 线的一个时隙; 2.信令链路集 ( LinkSet):具有相同属性链路的集合,也可以说成是到一个局向的所有链路组成的集合。同一个信令链路集中的所有链路是负荷分担的。两个信令之间直连的链路集只能有一个; 接下来我们再介绍一下 NO.7 网的基本概念。 NO.7 信令网是我国通信网的基础,它负责信令的交互以完成用户的某项业务需求。而NO.7 信令 是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组成的。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这三要素: 1) .信令点( SP):即为信令网中发送或接收信令 消息的实体。如果是发送信令消息,那么就可以称该信令点为源信令点;如果是接收信令消息,那么就可以称该信令点
8、为目的信令点;一般情况下,信令网中的每个信令点既为源信令点又为目的信令点; 2) .信令转接点( STP):也是信令网中的一个实体,但它既不是信令源点也不是信令目的点,它只是将收到的消息转发给另一个信令实体。 3) .信令链路:该概念在前面已介绍过了,它在信令网中主要是负责连接不同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使其相互之间能够贯通。至于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直连方式和准直连方式。直连方式即指两个信令点直接相 连,中间不经过任何转接;而准直连方式是指两个信令点间的连接是经过一个或多个信令转接点转接的。因为信令转接点对用户传输来说是透明的,就 如同直连,所以我们称之为准直连。现网中的连接方式以准
9、直连方式居多。 介绍一下我国 NO.7 信令网的组成结构,其结构是比较清晰的,可以 用两句话来描述全网结构:我国 NO.7 信令网是三层架构,采用双平面结构。其三层结构分别为:高级信令转接点 HSTP(分布在各主要省分)、低级信令转接点 LSTP(分布在地级市 )、信令点 SP(又称为端局,一般分布在地级县);而双平面结构主要是为了提 高信令网的可靠性,我们一般采用 A、 B 双平面结构,即 HSTP一般都成对出现,并两两相连,这样即使一个 HSTP 故障了,另外一个还可以接替: NO.7 信令的承载方式有三种,分别为: TDM、 ATM 和 IP;其各自在承载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些不同对上层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TDM 和 ATM 我们称为窄带传输,而 IP 我们称为宽带传输; TDM 和 ATM 需要时钟,而 IP 不需要时钟; TDM有两种速度,一种为 64K( E1 线中的某一个时隙),另一种为 2M(利用 E1 线中31 个时隙); ATM 的速度为 2M,使用 E1 线中 30 个时隙( 0 号时隙用于传时 钟,16 号时隙用于传管理消息); IP 总带宽为 100M,依照其建立的链路数不同,其带宽也相应的不同。三种承载方式的层次结构图如下:下面将详细讲解 NO.7 信令的层次结构,以及每层的作用。 NO.7 信令的层次结构图如下: 我们 HLR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