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磨削过程中应力残留(中文)
《外文翻译--磨削过程中应力残留(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磨削过程中应力残留(中文)(6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PDF外文:http:/ 中文 2460 字 出处: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1, 109(3): 254-257 磨削过程中应力残留 Kruszyski B W, Wjcik R 摘要:本论文阐述了对表面磨削残留应力的调查研究结果。功率密度加上磨轮 /工件接触时间形成系数因子 B。论文描述了用于估测不同的加工材料,进行本实验。实验估测出了加工参数对系数因子 B 及系数因子 B 与最大残留应力间关联的影响。这种用于预测表面磨削残留应力的系数因子的可用性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2、残留 应力;磨削;磨轮 /工件 1.序言 磨削适用于加工硬质材料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常常是工艺流程中最后操作步骤之一。因此,磨削过程中的表层特性直接创建形成了工件的功能特性。如疲劳强度,磨蚀及腐蚀抗性等。 在磨削过程中,尤其是当使用氧化铝磨轮时,由于两个相反的趋向,要形成理想的表面平整度是相当困难的。一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率,需引入高加工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往往会引起加工工件表面的磨削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磨削功率的提高使磨削温度提高,可能造成(磨削)表层严重损坏。 由于在其他常规方法中缺少相对简单统一的措施,要在 高生产效率和优良的表层特性间找
3、到平衡点是极其困难的。正是由于磨削步骤地重要性,许多研究中心已对这一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一些常用的方法已被阐明。 方法之一:分析法 4, 5,依据数学方法,对表面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理过程进行描述。在磨削过程中热效应因子常常被描述。在对工件温度分布的计算基础上,对表层的微硬度、残留应力、微结构等这些变化进行估测。这种方法前景广阔 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复杂的计算,以及对在极端磨削条件下材料反应的有限认知水平 仅限于理论上的调查研究。 实验法 1, 7以找磨削条件与表层参数间关联为目 标。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但存在一些缺陷。它通常是以时间 资本 消耗为过程,其应用受到限制。而
4、且,在不同的磨削方法与磨削条件下,推算实验结果可能受到限制。 针对表层形成控制问题,还有第三种方法,将那些与表层特性关联密切的磨削系数列入研究范畴 2, 4。这类系数因子广泛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有:相同碎片厚度( heq)和功率密度( p)。前者在磨削陶瓷制品时使用,后者常常应用于当使用氧化铝磨轮时磨削的研究过程。 这两种因子的主要缺陷是:测算时,必须对磨削有效深度或磨轮 /工件有效接触长度进行估算。而在实际的磨削过程中 ,这两个量值又很难估算准确。因此,仍然缺乏与表面平整参数密切相关且容易估算的磨削系数因子。就系数因子(功率密度与磨轮 /工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磨削 过程 进程 应力 残留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