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简介(10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第 1 页 中文 3500 字 译文: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简介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码间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
2、输介质中。目前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式的音频、视频领域和民用通信系统,主要的应用包括: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视频广播、高清晰度电视、无线局域网等。 正交频分复用并不是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应用已有 40 余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使用平行数据传输和频分复用的概念。 70 年代,韦斯坦和艾伯特等人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研制了一个完整的多载波传输系统,叫做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正交频分 复用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解决了产生多个互相正交的子载波以及从子载波中恢复
3、原信号的问题。这就解决了多载波传输系统发送和传送的难题。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更是使多载波传输系统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从此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开始走向实用。但是应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仍然需要大量繁杂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而当时还缺乏数字处理功能强大的元器件,发射机和接收机振荡器的稳定性以及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等因素也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现的制约条件。因此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迟迟没有 得到迅速发展。 80 年代,集成电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让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的实现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一些其它难以实现的困难也都得到了解决,自此正交频分复用走上了通信的舞台,逐步迈向
4、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的领域。 进入 90 年代,由于技术的可实现性,正交频分复用的应用涉及到了利用移动调频和单边带信道进行高速数据通信,陆地移动通信,高速数字用户环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陆地移动广播等各种通信系统。 1999 年,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通过了一个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802.lla,其中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被采用为物理层标准,使得传输速率可以达 54Mbps。这样,可提供 25Mbps 的无线 ATM 接口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第 2 页 和 10Mbps 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这样的速率完全能满足室内、室外的各
5、种应用场合。欧洲电信组织的宽带射频接入网的局域网标准HiperiLAN2 也把正交频分复用定为它的物理层标准调制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有许多关键技术。 ( 1)时域和频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对定时和频率偏移敏感,特别是实际应用中可能与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多址方式结合 使用时,时域和频率同步显得尤为重要。与其它数字通信系统一样,同步分为捕获和跟踪两个阶段。在下行链路中,基站向各个移动终端广播式发同步信号,所以,下行链路同步相对简单,较易实现。在上行链路中,来自不同移动终端的信号必须同步到达基站,才能保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基站根据各移动终端发来的子载波携带信息进行时域和频域同步信息的提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工程 专业 毕业论文 外文 资料 翻译 正交 频分复用 技术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