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开采外文翻译
《金矿开采外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矿开采外文翻译(7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中文 2600 字 引 言 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北巴颜喀拉地区“十五”期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玛多乡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巴颜喀拉印支期造山带北侧,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缝合带毗邻。前人将大场金矿的金矿化类型定为造山型金矿床,我们通过大场地区 1: 5 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后认为,大场金矿可与川西部东北寨金矿、桂西北金牙金矿等类比,金矿化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 1 大场金矿床地质背景 大场金矿处于北巴颜喀拉印支燕山期金、锑成矿带,金矿赋矿层位为中三叠世巴颜 喀拉山群板岩夹 砂岩组,为一套典型的浊积岩,容矿岩石主要为深灰色泥钙质板岩、斑点 板岩夹灰色长石砂岩
2、。金矿体在平面上严格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因而容矿岩石普遍具不同程度的破碎变形,直至部分成为碎裂岩。断裂构造多沿背斜轴部产生。矿区热液蚀变发育,其规模和强度决定于构造破碎带规模、性质和岩石能干性。主要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硫化物化,局部有高岭土化、碳酸岩化。其中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自矿体中心向外依次是硅化、硫化物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脉石矿物 主要为石英、方解石,载金矿物主要为热液黄铁矿和毒砂,金呈分散状态赋存在两矿物的晶粒内,无明显的集中分布区。矿床特征元素组合为 Hg- As- Sb 一 Au, Au 与
3、Hg,As,Sb,通常成正相关,平面上 Sb ,Au 异常往往被包于 Hg,As 异常之内,具低温元素组合特征。矿床附近石英脉非常发育。 金矿体多呈 NW 一 SE 向等间距分布的特征,截止 2004 年已控制金矿体 33 条,矿体延 伸长度从 160 一 2700m 不等,矿体厚度 0.517.76m,沿矿体倾向控制斜深 187m。矿石金 品位最高 110g/t,最低 0.8g/t,一般 29g/t,平均 5. 76g/t,通过对矿区 24 条矿体资源量估算,共获得 333+334 金资源量 81. 4 吨,达大型规模。 矿床围岩和矿石中的黄铁矿单矿物的 34S 值介于一 7.78%0 -0
4、.66%0之间,平均一 4. 97 %0,数值变化范围小,显示地层硫来源。大场金矿床主要有两种流体 :其一是 CO2 一 H20体系流体,其二是 NaCI-H20 体系的流体。前者形成于 236一 315、低盐度( 2.62-7.48wtd/mNaCI)、富含 CO2、有少量 CH4和 (或 )N2组分集中于 -58.4一 57.0之间, 1 略低于纯 CO2 的三相点温度;后者的均一温度有两个峰 :一是 232一 275、盐度 4.86 一9. 47 wtd/mNaCI,二是 149一 229、盐度 2.41 一 8.95 wtd/mNaCI。流体不混溶作用发生于 236一 275,经流体不
5、混溶液作用分离出的 CO2- H20 流体和 NaCl- H20 流体是主要的金成矿流体。大场矿区 4 件黄铁矿样品的 206Pb/204Pb,比值为 18.3540 18.3795,平均值为18.3625; 207Pb/204Pb,为 15.5720- 15.5921,平均 值为 15.5790; 208Pb/204为 38.2710 38.3183,平均值为 38. 2918,是典型的异常铅。在 Zarlman 等 (1988)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上述数据均位于地幔和造山带演化线之间且靠近造山带演化线的一侧集中分布。大场矿区含绢云母石英脉 Ar- Ar 法测得成矿年龄为 218. 6 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矿 开采 外文 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