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毕业设计中英文翻译
《电子类毕业设计中英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类毕业设计中英文翻译(10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译 文 翻译中文(摘自 DVB-CI(EN50221)规范) 1.设计体系 1.1.层次化 为了适应在将来的实现中无法预料的变化, DVB CI 规范描述采用分层结构 (其层次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 。此处对几个层次作简要的叙述。应用层和会话层的定义适用于命令接口的所有应用程序。在会话层之下的传输层和链接层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 物理 层的某些具体的执行规范。除了对上述各层的详细描述, DVB CI 规范还定义了物理接口以及模块的物理实现的某些标准。 规范的层次化描述使得条件存取 (CA)模块周围的一系列应用程序与之的接口的设计更加灵活。该规范还允许基于同一台主机有多个条件存取模块以及其相应
2、的应用程序共存。 命令接口的基本分层结构如图 4.1 所示。图中显示了主机和一个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当然主机可以和不止一个模块建立通信连接,这些模块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和主机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条传输链路在其对应 的模块存在 (被主机识别 )的时候都要保持。 基于一条传输链路,模块和主机之间可以建立多个针对不同资源的会话连接 1.2.物理实现 DVB CI 规范的底层描述包括具体实现的物理接口的和广泛应用于 PC 产业的 PC 卡标准保持着很好的兼容性。基于其他接口的物理实现将会在以后被慢慢允许。 1.3.客户端服务器 该通用接口的设计基于的基本原则是:客户端利用服务器提供的资源。而且,通过主
3、机的 管理 ,任何一个模块的应用程序和资源不仅可以供主机使用还可以供其他模块使用。我们在这儿用 “资源 ”这个术语而不用用 “服务 ”,主要是为了避免和电视,广播领域比较常用的 “服务 ”的说法相混淆。 1.4.数据译码 下文中会提到,通用接口逻辑上分为两部分,传送流接口和命令接口,此处简要阐述一下命令接口的数据译码。命令接口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一系列的对象单元来完成的。这些对象单元采用来自于 ASN.1 语法编码的 “标志长度数据 ”的编码形式。通常这是可以根据需要或是技术的发展更新而扩充的。针对 PC 卡的实现有一特殊的传输层编码,该编码对其它的物理实现可能需要点改变。但,其语义应当是一样的
4、。 1.5.可扩展性 通用接口的分层模型的上面各层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扩展性。正像前面提到的,用于通信的对象单元所采用的 “标志长度数据 ”编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新的对象单元可以加进来,现有的对象单元也可以作相应的延展。此处不必担心标志编码空间被用完,也不必担心长度编码对接下来的数据编码的限制。资源管理器 (只可由主机提供的资源 )提供 了可扩充主机提供的资源范围的机制,该机制同样可以适用于条件存取程序和其他的基于模块的应用程序。 1.6.现有标准的合并 在该规范的起草过程中,适当的采用了现有的一些标准。这种做法对规范更快的投入市场,投入使用大有益处,毕竟很多的标准规范的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适
5、当的采用便省去了很多重复的开发工作。这还使的该标准的实现更为方便,对于针对现有的标准已开发完毕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在此再次使用,由此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益处。 2.体系结构阐述 2.1.概述 为了在主机上开出一个空间作为命令接口,现在先假定主机具有部分该逻 辑结构。这样做使得由于主机设计者的选择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图 1.1 显示了一个典型的主机结构和嵌入其中的接口的位置。此处要注意,一台主机中也许有不止一个接口。 前面曾提到过,该通用接口逻辑上由两部分构成,传送流接口和命令接口。为了使整个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更容易,两接口都采用分层的体系。对所有的实现,上层的实现都是一样的,底层的实现可有多种选择
6、。该规范当前是基于 PC 卡标准的,基于其它物理接口的实现可能会在将来的版本中被加入。 2.2.传送流接口 作为通用接口的两个逻辑接口之一的传送流接口负责在输入输出两个方向 上传送MPEG 2 传送包(即 TS 流)。当主机选择了某些服务 (比如某电视台 ),模块将对经传送流接口送入其中的 TS 流进行处理,那些携带选中的服务的数据包会被解密后输出,其他的数据包将不予理会。应当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模块和与之关联的物理层之间条件逻辑的保持在传送流接口处存在一定的延迟。传送流接口的分层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的传输层和所有上层在 MPEG 2 规范 ISO 13818 中皆有定义和相应的阐述。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类 毕业设计 中英文 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