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钢绞线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外文翻译--钢绞线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钢绞线带式输送机的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7519 字数 钢绞线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托马森 (英) 摘 要: 早期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被认为是与钢绞线带式系统相同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本质就是各种设计原理与槽形带式输送机突出部分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而这一部分的发展恰恰表明,在传送系统中最可能也最有用的发展,就是对其外形轮廓的改 进,这些使得在一些大型钢绞线设计建造中,考虑安 装长达 52 千米的螺纹槽系统( 2 个)。 钢绞线带式输送机发展 在 1795 年时,最初的带式输送机不便于操作,而且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外形,直到 1850 年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谷物货量大量增加,促使传送带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 第一种形式的传送机是在一个槽形及其内运行的
2、水平传送带,其工作原理是引进导轮系统用滚动摩擦来替代滑动摩擦,以便减少传送中的摩擦损失。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大量的集中装卸货物的需要,使得在这一时期最普遍的货物带式输送机。草型带式输送机以及钢绞线带式输送机 都获得较大发展。 在 1860 年后期,大量使用带有锥形或蝶形滚动导轮的槽形带式传送机,直到1890 年才过时被淘汰。 1865 年倾向于将直线集中器或跨轮引入到传送机发明设计中,这使得托马斯 .罗宾在 1896 年获得该产品的专利权,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台槽形带式输送机。从那时起,许多重大改进在跨轮传送带和操作结构等一些细节方面。但在 1900 年早期,所有的槽形带式输送机都具有相同的外
3、型,在外型上并没有改进。 同最初的机器相比,钢绞线带式输送机真正意义上获得较大成功的发展是在1952 年,而在 1859 年,最早期的设计形式之一, 如图一所示。 图中包括两条平行无较差的皮带制成胶质的传送带,被按一定距离贴附在弯曲的金属表面上,使得这种帆布式槽形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也有许多相似的输送带类型,但它们承受从动带被刚性的贴附在主动带上,这些基本相同的缺点 这也导致许多缺点 例如:主动带并不能完全与草图设计吻合,或者是润滑剂承受重压,最终从主动带脱落等。 图一 钢绞线传动带系统成功地克服了这些缺点,并且这一技术被大范围的用在传送机长距离的应用中。现在一种单臂长 54 米的螺纹槽系统已
4、经被考虑在设计中。 钢绞线传送带系统设计原理的基 本不同在于采用一种圆形的金属线形式的主动带,而不是传统的将从动带附着在主动带上。第一步改变致力于克服通过三角皮带轮式运行中的水平传送带被钢绞线替代所产生的困难。第二步改变是着眼于钢绞线传送带系统本身可以进行操作,这与早期设计的目标恰恰相反。主动带主要依附于从动带上,这些钢绞线被放置在传送带表面压制好的滑轨上,它或许是紧依靠摩擦力是钢绞线传送带在主动带上向后滑行,然而同所有带式输送机依靠摩擦力在传送带上运载货物相比,钢绞线时仅需满足在传送带和主动钢绞线间的摩擦力应大于在传送带和货物之间的摩擦力,这应使得传送带 制动器仅仅牢固在主动钢绞线上。 钢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线带 输送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