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毕业论文
《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 摘要 清代前期,在“边境安稳、和平友善”的对缅政策的指导下,清政府采取的是“宽松、自由、以民为本”的对缅贸易政策。强化对滇缅贸易的管理,设置专门机构、规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促进了滇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 关键词 清代;缅甸;贸易政策。 清朝建立以后,云南与缅甸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滇缅贸易往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 发展 。随着滇缅贸易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永昌、腾越等以边防为主要功能定位的边疆城镇也逐渐发展成为人口众多、 经济 文化繁荣的较大都市,同时也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马帮众多、商来商往、熙熙攘攘、富极一方。正史记载永昌是“市肆货物之繁华,城池风景之阔大,滇省除昆明外
2、,他郡皆不及,人以此谓小南京焉。”商号众多,商品种类繁多,市场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就连城市建设也是颇具规模,难怪有“小南京”之美誉。乾隆腾越州志记载:“云南三面临边 ,而腾越有斗入西荒之外,滇踞上游为黔蜀荆粤吴越之门户,而腾越又为全滇之门户。”其显著的地理位置是其繁华的基础条件,在滇缅贸易往来中居于咽喉要冲的地位是其繁荣昌盛的根本原因。而成就这一景象则得益于清政府“宽松、自由、以民为本”的对缅贸易政策和规范管理。 一、对缅贸易政策的调整。 研究清政府对缅贸易政策,必须要对清政府对缅政策有一大致了解。清军入关初期,对缅政策处于无暇顾及的状态。顺治十六年清军大举进攻云南,目的在于追剿南明永历皇帝。
3、两年之后,清军入缅,缅甸迫于压力交出朱由榔,清军“遂班师 ”。实际上这一次的两国联系发端于清政府剿灭南明政权的目的,而不是清政府对缅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一) 对缅基本政策。 清前期的对缅政策,大致有三个原则:一是巩固边防;二是和平友善;三是尊重缅甸的宗主权。鉴于清王朝疆界与缅甸接壤,清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边疆的安稳。在康熙二十年云贵总督蔡毓荣就上了著名的“筹滇十议疏”,在酌定全滇营制疏中特别强调:“滇省东接东川,西接猛缅,北距蒙番,南达安南,?臣等量地设防,从长布置,务使无事分扼要害,有事犄角相援,然后可经久而无患。”设永顺镇“镇标中左右三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镇兵二千四百名”;设腾越协“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人”。加强了西南边疆的军事防御系统。雍正六年( 公元 1728 年) 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奏折中明确地流露出对边境安稳的态度:“橄榄坝地方南接蒙缅,东接蟒子老挝诸国,为全郡之门户,最关紧要,拟立州治,设知州一员,吏目一员,安都司一员,千把二员,与知州同城,并分防慢达江以资巡守。” 清史稿对西南边疆的重要性是这样记述的:“云南省控制全边,重在腾越。”又述:“乃于杉木笼、干崖而处增将弁营汛。龙陵地方?亦增设弁兵。以顺宁一路旧有之额兵,分驻缅宁,与永顺右营协同防守。”并且严格规定:“总督、提、镇大员,每年酌赴腾越边外巡阅一周,以期严密。”上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清朝 前期 对于 贸易 政策 管理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