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毕业设计(4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覆膜栽培技术又叫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它在干早半干早地区农业生产上的推广运用 ,在于不仅能直接防止地面蒸发所致的水分损失 ,有效地利用土城水资稼 ,而且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子相互协调 ,较好地解决作物生长发育与坏境条件的某些矛盾 ,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特别对于早春低温 ,有效积沮少或高寒的干早半干早地区 ,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热资源的不足 ,更具有特殊意义。 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的基本原理 : 1、提高地温,增强光照。太阳幅射是地面增温的唯一热源。白天,裸露地面所接 受的幅射能以长波辐射到大气层 ;因它
2、接收热量多,散失也多。地膜覆盖后,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因而减少了汽化热的损失,相应地提高了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的增温效应与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土壤热容量与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湿度又密切相关。覆膜后由于地膜阻隔作用,使地表的水汽无法扩散出去,孔隙中充满着水,加大了容积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也随着增大。而对照由于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孔隙中充满着空气,空气容积热容量又小,因而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相应小。当地面覆盖地膜后,土壤的热力特性起到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天出现 高温时段,热量向下传导快。到夜间,深层不断将热量输送给膜内地面,因而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同时由于夜间低温,会使
3、土壤中的水气沿着膜面大量凝结,又散发出一部分凝结热,所以夜间膜内地面温度也均高于露地。 2、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份。保墒作用是地膜作物的又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我国旱作农业区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特性。无论是覆膜穴播还是膜侧栽培,都具有显著的保墒作用。农田土壤水份散失,除作物吸收的一部分被蒸发外,大部分是通过毛细管和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 汽态水蒸发到大气中。地膜覆盖后,隔断了毛管水和气态水向大气、蒸发,对保持土壤水份 起着很大作用。另外,由于覆膜后土壤温度提高,减少了水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度,土粒吸附水的了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各个生育期相应提前,因而可以提早成熟。 减轻和抑制部分病虫和杂
4、草。农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又与农作物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 覆膜后,由于膜下高温和通气不良,使某些杂草在发芽出土后死亡,这种物理处理作用,对于一年生杂草除草果较为明显。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与覆膜质量关系密切。如果覆膜严密,不仅难以烫死杂草,相反,由于膜下水,热状况较好,杂草生长更旺,可把地膜顶起,甚至顶破,严重影响覆膜效果。地膜 覆盖对于风沙区与丘陵沟壑区的农业起着重要作用,但就现在的农业发展来看,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推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是否具有优越性在于它能否提高作物产量。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确实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先进技术 ;是振兴农业的一项重大的栽培技术措
5、施,覆盖效应的多元化,应用作用种类的多样化,说明这项技术在我区适应地区是及为普遍的,不论平原、山区、低洼易涝或干旱少雨的地区都能广泛应用。是改变我区农业落后面貌,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农业的关键措施,这项技术将在我区农业上发挥重要的 作用。能力降低,从而提 高了水的有效性 。 3、加速土壤养份转化,提高养份的利用率。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有效养份。据河北农业大学测定 0 一 30Cm 土层中碱解氮,盖膜的比露地在玉米苗期多 9.sppm,大喇叭口期多 1.6ppm:速效磷,盖膜的比露地玉米苗期多 10.73ppm,大喇叭期多 5.33ppm:肥料利用率提高 20 一 50 笼。但是,由于覆膜后作物生育进程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养份多,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应该增施有机肥,施足底肥,防止作物到生长后 期出现缺肥早衰现象。 4、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地膜覆盖后,对土壤表层起到了保护作用,可防止风吹雨淋冲击而造成土壤表面板结,减少了中耕、除草、施肥等人工或机械操作的踩踏,能够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另外,由于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高,湿度大,土壤空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