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论文题目: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超临界萃取的应用超临界萃取的应用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学号:...60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再热蒸汽控制系统设计-1-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600MW超临界
超临界机组Tag内容描述:
1、ra-Supercritical Boiler 外文作者:Zeng Lingda, Dai Kejie, Chen Qijuan, Xiong Jie, Wang Xiaohua, Wang Binghong, Zou Haiqing 文 献 出 处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2018 Asia-Pacific(如觉得年份太老,可改为近 2 年,毕竟很多毕业生都这样做) 英文 2458 单词,12801 字符,中文 3104 汉字。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 coal in Theremal-bal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Type Selection of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 Zeng Lingda, Dai Kejie, Chen Qijuan, Xiong Jie, Wang Xiaohua, Wang Binghong, Zou Haiqing Abstra。
2、 热动 1011/2 下达任务时间: 2013 年 3 月 25 日 完成任务时间: 2013 年 5 月 27 日 设计指导教师: 动力工程系毕业设计指导第一组 组长:(签字) 2013 年 3 月 3 一设计任务 1从系统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角度分析 600MW 亚临界机组各系统设置的合理,并编 写分析论证说明书和绘制全面性热力系统图; 2按各专题的要求完成专题设计任务; 二原始资料 1600MW 亚临界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及有关运行图; 2600MW 亚临界机组初步设计说明书; 3教材: 电厂锅炉 、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 、 热力发电厂 、 单元机组运行 、 泵与风机 、 热工基础等; 4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SDJ1-84) ;其它有关资料; 三设计成品 1分析论证说明书(各局部热力系统小图) ; 2全面性热力系统图(A0) ; 4相应专题设计报告; 四基本要求(技术要求) 1 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查阅资料、自学新知识的能力; 2掌握分析论证说明书的编写方法。
3、 学 院 * 2010 年 5 月 20 日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ique in Extraction of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 * Supervisor * Specialty * School * 。
4、可以提高电厂循环热效 率,降低汽轮机末端叶片的蒸汽湿度,减少汽耗等。
为了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大型火力 发电机组广泛采用了蒸汽中间再热技术。
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的意义与过热蒸汽温度控制一样, 是为了保证再热器、 汽轮机等热 力设备的安全,发挥机组的运行效率,提高电厂的经济性。
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任务,是 保持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动态过程中处于允许的范围内,稳态时等于给定值。
在再热蒸汽温度控制中, 由于蒸汽负荷是由用户决定的, 所以几乎都采用改变烟气流 量作为主要控制手段, 例如改变再循环烟气流量, 改变尾部烟道通过再热器的烟气分流量 或改变燃烧器(火嘴)的倾斜角度。
本文是针对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的分析和设计。
控制系统采用串级控制以 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在系统中采用了主控-串级控制的切换装置,使系统可以适用于不 同的工作环境。
通过使用该系统, 可以使得锅炉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 并保护过热器营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
关键关键词词: 再热蒸汽,过热蒸汽,串级,过热蒸汽控制。
600MW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再热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2 - 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5、 日日 期期 :2010.11.102010.11.10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 摘要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理化性质,并对超临界流体在化 工、生物质及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超临界技术的发 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超临界流体;理化性质;应用;前景展望 超临界流体(SCF)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特殊聚集态。
19 世纪 60年代,英国科学家 Thomas Andrews首次发现超临界现象;1879 年,Hannay 和 Hogarth 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超临界流体的论文“超临界 流体能够溶解固体物质” ,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随着对超临界流体性质认识的深入,超临界干燥、化学反应等新技术 不断涌现并得到快速发展,所涉及的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目前,在 ISI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有关超临界的论文已高达 17000 篇。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1985 年北京化工学院从瑞士 进口了第一台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
之后相继 成立了相关的学术组织,定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