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页岩矿物特征以及裂隙形成机理
《文献综述--页岩矿物特征以及裂隙形成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页岩矿物特征以及裂隙形成机理(4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院(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专专 业:业: 地质学(基地班)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页岩矿物特征以及裂隙形成机理 沉积物沉积初期孔隙度十分发育,进入地下,由于机械压实的作用,粒间孔和粒内孔大 量消失,孔隙度降低,此时,矿物转化尚未开始。随着埋深的增加,沉积物将会经历胶结作 用阶段,胶结物要么会在石英、长石、方解石颗粒周围次生加大,要么是充填于孔隙中,对 孔隙度依然是抑制作用 1。 粘土矿物的转化是埋藏成岩中一个重要过程。 一方面粘土矿物脱水会形成大量新的孔隙 和成岩收缩缝,另一方面,蒙脱石随着成岩作用会逐步转化为伊蒙混层,并从
2、无序伊蒙混层 转为有序伊蒙混层,最终完全转化为伊利石。在生烃阶段,有机质进入生气窗后会形成有机 质孔, 烃类的生成使得有机质孔隙度增加, 但热成熟度的增加和有机质孔的增加不存在线性 关系1。伴随着烃类的生成,生成的是有机酸。有机酸会溶解原有的长石和碳酸盐,形成溶 蚀缝。这些被溶解的碳酸盐和长石会重新沉淀,不利于孔隙度的增加。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可以看出烃源岩粘土矿物组合的转化与有机质生烃的阶段性是 相一致的,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是蒙皂石阶段,对应于有机质未成熟阶段;第二是蒙 皂石-伊利石和蒙皂石-绿泥石阶段,对应于有机质主要生油期;第三是蒙皂石消失、伊利石 急剧增加阶段,对应于有机质
3、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6。 黄铁矿是硫在自然界最普遍的存在形式。 海相泥页岩中的黄铁矿是由早期海洋沉积环境 下形成的。其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 4 个阶段5。有机质、体系封闭性和细菌种类和数量是重 要影响因素。首先,在运移到沉积区之前,有机质与 Ca、Fe、Al 等元素相互结合,使得有 机质得以保存下来6,之后,海水界面下的有机质氧化形成可溶性硫,细菌使得水体中的 SO42-离子还原形成低价硫,之后其产物快速与水体中的活性铁与单质硫形成黄铁矿。一开 始, 有机质氧化速度大于黄铁矿形成速度, 体系中 SO42-逐渐增加, 在某个深度会达到峰值。 之后硫还原菌还原 SO42-速率降低,所以 SO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页岩 矿物 特征 以及 裂隙 形成 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