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目录录摘要2199秒秒表设计背景及目的要求.21.199秒秒表设计背景.21.2设计目的21.3硬件选择21.4设计内容22设计方案及基本原理.22.1预备知识.22.2LED显示原理32.3元器件...1目录前言21.总体设计方案.32硬件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方案.32.1电路原理电路原理32.2电
8086秒表Tag内容描述:
1、证 . 3 3 系统硬件设计 . 4 3.1 AT89C52 简介 4 3.2 时钟电路 . 5 3.3 复位电路 . 5 3.4 显示电路 . 6 3.5 引脚控制 7 3.6 硬件元件清单 . 7 4 软件设计与仿真 7 4.1 主程序设计 7 4.2 仿真软件简介 . 9 4.3 仿真结果 . 10 4.4 系统调试 . 11 结束语 12 附录:程序清单 . 14 参考文献 . 16 1 内容内容摘要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秒表设计。
本设计主要 特点是计时精度达到 0.1s,是各种体育竞赛的必备设备之一。
本设计的 数字电子秒表系统采用 8051 单片机为中心器件, 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 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LED 数码管设计计时器。
其中软件系统 采用 C 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定时中断服务,延时程。
硬件系统 利用 PROTEUS 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切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 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关键字关键字:秒表;单片机 AT89S52;硬件;软件;仿真 Abstract:The design。
2、 个关键机会。
1.2 1.2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1. 熟悉凌阳十六位单片机系统板61 板的基本构成。
2. 掌握 LED 数码管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掌握 61 板的使用方法。
4. 初步掌握 SPCE061A 单片机汇编语言一般编程技巧。
5. 初步掌握 61 板系统调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 2 - 第二章设计原理及方案第二章设计原理及方案 2.1 设计原理设计原理 本实验硬件分为两部分:61 板和 LED 显示模块。
2.1.1 61 板的基本原理板的基本原理 SPCE061A 精简开发板(简称 61 板) ,是以凌阳 16 位单片机 SPCE061A 为核心的精简开发仿真实验板,大小相当于一张扑克 牌,是“凌阳科技大学计划”专为大学生、电子爱好者等进行电子实 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制作及电子竞赛所设计的,也可作为 单片机项目初期研发使用。
61 板除了具备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外, 还包括有电源电路、 音频 电路(含 Mic 输入部分和 DAC 音频输出部分) 、复位电路等,采用电 池供电,方便学生随身携带! ! !使学生在掌握软件的同时,熟悉单片 机硬件。
3、时间的个位。
要求做到性能稳定,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结构模块化,从而做 到节约成本。
(1)熟悉电路,了解P0和P1口的作用。
(2)熟悉WAVE编译环境。
(3)熟练掌握汇编语言,调用延时程序。
2 设计思想 2.1 硬件设计 将单片 机设 计成 控制 器, 在AT89C51的P0口和P2口 都接 7SEG-COM-CATHODE,P0口接上拉电阻,分别显示十位和个位数字。
2.2 软件设计 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00-59的计数, 根据设计的要求, 将0到59的数据除 以10,分别取商和余数。
并且当一秒钟到来时,计数单元加1,到达60时,则 自动返回到0,从新秒计数。
同时在计数过程中调用延时程序。
2 3 电路原理与电路图 3.1 电路原理 编写程序对80C51 芯片进行初始化,在编程过程中主要使用延迟程序来实 现秒计时器的计时功能。
用Proteus软件来实现秒计时器的仿真,其中将P0口 和P1口分别作为高低位输出端口。
3.2 电路原理图 图 3.1 电路原理图 3 4 流程图与算法描述 4.1 函数流程图 4.1.1 实验系统流程图 图 4.1.1 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开 始 R0。
4、时间的个位。
要求做到性能稳定,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结构模块化,从而做 到节约成本。
(1)熟悉电路,了解P0和P1口的作用。
(2)熟悉WAVE编译环境。
(3)熟练掌握汇编语言,调用延时程序。
2 设计思想 2.1 硬件设计 将单片 机设 计成 控制 器, 在AT89C51的P0口和P2口 都接 7SEG-COM-CATHODE,P0口接上拉电阻,分别显示十位和个位数字。
2.2 软件设计 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00-59的计数, 根据设计的要求, 将0到59的数据除 以10,分别取商和余数。
并且当一秒钟到来时,计数单元加1,到达60时,则 自动返回到0,从新秒计数。
同时在计数过程中调用延时程序。
2 3 电路原理与电路图 3.1 电路原理 编写程序对80C51 芯片进行初始化,在编程过程中主要使用延迟程序来实 现秒计时器的计时功能。
用Proteus软件来实现秒计时器的仿真,其中将P0口 和P1口分别作为高低位输出端口。
3.2 电路原理图 图 3.1 电路原理图 3 4 流程图与算法描述 4.1 函数流程图 4.1.1 实验系统流程图 图 4.1.1 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开 始 R0。
5、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多种 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 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 转换器等 电路) 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 用。
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 的高速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 它不是完 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由运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最小系统) ,和计算机相比, 单片机缺少了外围设备等。
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 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 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 单片机由仅有 CPU 的专用处理器芯片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 CPU 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
6、设计步骤 5 3.2 程序代码 6 4 程序 . 7 4.1 main.c 主程序 . 7 4.2 key.asm 键盘扫描子程序 11 5 调试结果及分析 24 5.1 调试结果 24 5.2 结果分析 25 6 结论与分析 25 7 参考与文献 25 11 摘要摘要 本设计是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的走向深入, 同时带动着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
在实时 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 仅单 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 还要根据具体的硬件结构, 以及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的软 件结合, 加以完善。
秒表的出现, 解决了传统的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不公平性。
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实现两位 LED 显示,显示时间为 0099 秒,每秒自动加 1,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倒)计时,快加,快减,可以同时记录 4 个相对独立的时间,通过上翻下翻来查看这 4 个不同的计时值,可谓功能强大。
其中 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加减计数程序,快加快减程序,中 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