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语音存储及回放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存储及回放系统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语音存储及回放系统课程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综合实验课程报告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基于单片机的语音采集及回放系统设计语音采集及回放系统设计 专专 业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班班 级级 0707 电子电子 2 2 班班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02010 年年 7 7 月月 5 5 日日 1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总体设计方案介绍: 1.11.1 语音编码方案:语音编码方案: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是一种频率范围为 20 Hz20000 Hz ,而一般语音频率最 高为 3400 Hz。 语音的采集是指语音声波信号经麦克风和高频放大器转换成有一 定幅度的模拟量电信号,
2、然后再转换成数字量的全过程。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 理” , 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 由于语音信号频率为 300 3 400 Hz ,所以把语音采集的采样频率定为 8 kHz。从语音的存储与压缩率来考 虑,模型参数表示法明显优于信号波形表示法4。但要将之运用于单片机,显然 信号波形表示法相对简单易实现。基于这种思路的算法,除了传统的一些脉冲编 码调制外,目前已使用的有 VQ 技术及一些变换编码和神经网络技术,但是算法 复杂,目前的单片机速度底,难以实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种可实现的 方案。 (1)短时平均跨零记数法 该方案通过确定信号跨零数,将语音信号编码 为数字信号,常
3、用于语音识别中。但对于单片机,由于处理数据能力底,该方法 不易实现。 (2)实时副值采样法 采样过程如图 2.1 所示。 图 2.1 采样过程 具体实现包括直存取法、 欠抽样采样法、 自相似增量调制法等三种基本方法。 其中第三种实现方法最具特色, 该方法可使数据压 1: 4.5, 既有M调制的优点, 又同时兼有 PCM 编码误差较小的优点,编码误差不向后扩散。 1.2 A/D、D/A 及存储芯片的选择及存储芯片的选择 单片机语音生成过程,可以看成是语音采集过程的逆过程,但又不是原封不动 地恢复原来的语音,而是对原来语音的可控制、可重组的实时恢复。在放音时,只 要依原先的采样直经 D/ A 接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语音 存储 回放 系统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