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Mechanica的数控立铣刀优化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ProMechanica的数控立铣刀优化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roMechanica的数控立铣刀优化设计毕业论文(43页珍藏版)》请在毕设资料网上搜索。
1、 1 第一章 CAD/CAE/CAM 的简述 1.1 CAD/CAE/CAM 的发展历程 1963年美国教授I.E. Su terland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1套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图 形系统SKETCHPAD,它标志着CAD技术的诞生。在1952年美国MIT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1 台数控铣床,解决了复杂零件的加工自动化,促使了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 年代中期,MIT研制开发了自动编程语言(APP)提出了被加工零件的描述、刀具轨迹的 计算、后置处理及数控指令自动生成等CAM基本技术。从此以后,CAD技术与CAM技术 便相辅相成地发展起来,在过去的40多年中,CAD/CAM技术经历了如下四个
2、主要发展 阶段 【1415】 : 20世纪50年代的初始准备阶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50年在“旋风”计 算机上采用阴极射线管(CRT)做成图形终端,并能显示图形。5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光 笔,由此开始了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研制试验阶段此阶段是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的最重 要时期。该时期较著名的交互式系统有:1963年美国学者Ivan.Su therland研究的 “sketchpad”系统;196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DAC一1”系统;1965年洛克希德 公司推出的“CAD/CAM”系统,贝尔电话公司的“GRAPHIC一1”系统等,但当时刷新 式显示器
3、价格十分昂贵,CAD系统因此难以普及。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商品化阶段交互图形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 用,此时期CAD/CAM的发展着重于绘图技术,几何模型化及工程分析研究工作,仍以 分离的单个软件应用为主。 此时它们大多是6位机上的三维线框系统及二维绘图系统, 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产品设计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的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工业界开始认识到CAD/CAM新 技术的重要性,大量推出新原理、新方法、新软件,并把单一功能软件集成,使之不 但能绘制工程图形,而且能进行自由曲面设计、有限元分析、三维造型、机构及机器 人分析与仿真等多种应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硬件及输人、输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设计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ProMechanica 数控 铣刀 优化 设计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