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中小学排课系统(界面及数据库)中小学排课系统(界面及数据库) 专 业 名 称 软件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3 月 12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解决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虽 然现在软件的数量如雨后春笋,但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尤其是用于学校教学 管理方面的软件。 为了适应这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发展, 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满足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低成本投入,提高办公效率。最
2、大限度 地适应于各种软硬件环境,兼顾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适用于不同水平用户群的通用性 要求,以尽可能低廉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高效的教学效益的经济性要求。 目前国内各地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进而造成教师教学管理等工作量日趋加大。然 而,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已经并且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为 解决中小学教学管理普遍效率低下的现状,使管理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 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不足,而学生数量又相对过多,这就会大大增加学校领导和老 师的工作量, 从而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发展建设带来了许多困扰。 针对学校的这个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发这套中小学排
3、课系统系统,希望此系统能更好的为老师和学生服 务,便于学校更好的管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构建一个即方便,又便捷的学习平台。 加快校园网络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充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 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课表编排问题。 1963 年, Gotlieb 曾提出一个课表问题的数学模型,但由于排课问题易受实际问题的影响,求解结果也不 理想。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人 S.Even 等就证明了排课问题是一个 NP 完全问题,其算 法的时间复杂度呈指数增长。 S.Even 的论
4、证正式确立了排课问题的学术地位, 把人们对 排课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理论高度。 此外, 有些文献试图从图论的角度来求解课表问题, 但是图的染色体问题也是 NP 完全问题,只有在极为简单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课表编排转 化为二部图匹配问题。 在国内,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内学者开始用从模拟手工排课,也有人工智能 构建的专家系统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工学院的 UTSS(A University Timetable Seheduling System)系统,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教学组织管理与课程调度系统等。这些 系统大都是模拟手工排课过程,以“班”为单位,运用启发式函数来进行编排的。但是 这些课表编排系统往往依赖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不宜于进行大量推广。 2 2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 大量复杂的判断与运算交给计算机来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脑的“减负” 。教师设置好 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排课要求,让计算机排出课程表,监测冲突,适度调课后的课表就能 满意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