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系 名 称: 教教 育育 系系 专 业 名 称: 心心 理理 学学 年 级 :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0 年 05 月 05 日 1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摘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 750 名农村初中生 进行了调查,其中留守初中生 506 名。结果发现: (1)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 正常范围之内;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 (2)留守初中 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直
2、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除学习焦虑及自责倾向两因子外,均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1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同时就带来另一个 问题的出现,那就是留守儿童现象。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 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 17 周岁及以下的 未成年人 1。根据该定义,全国妇联联合相关专家根据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 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而且,其数量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1。由于 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时时关爱,生活环境的不
3、稳定,一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一定的 影响。鉴于此,留守儿童的问题开始备受关注。 留守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青春期, 同时也是矛盾冲突较多的时期, 因此, 处在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心与关注。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与孩子分离 时间的长短,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等因素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心理健 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3。对于留守儿童是 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些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而另 一些研究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
4、健康总体水平正常 4-6。由此可见,众多关于留守儿童心理 健康的研究分歧较大,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就必须更加严谨,方法应更加严密,同时,对留 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应不断深入。 对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 界支持的感知 7。有研究显示母亲是留守初中生的主要支持源,不同性别、年级和留守时 间的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8。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9。社会支持状况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孤 2 独水平、抑郁水平等均有预测作用 10、11,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目前社 会支持作用
5、机制的假设有三种:主效应模型、缓冲作用模型和动态模型,其中主效应模型 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 12。而对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显示,初中生社 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 13。而目前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初中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支 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还相对不足,但是留守儿童是一个大的群体,今天的留守儿童的 健康成长是今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障。因此本文就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 关系进行了浅薄的探究与思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与开封市兰考县的两所中学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发调查 问卷 828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750 份,有效回
6、收率为 90.58。其中,留守 初中生 506 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别为 237、173、96 人,男生 187 人,女生 319 人。 2.2 研究工具 2.1.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 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 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测验按焦虑 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测验共 100 个项目, 包括 8 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测谎量表),8 个内容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 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项目选项中选“是” 得 1 分,选“否”得 0 分,每一个内容量表得分大于 8 分者视为焦虑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