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 学学 院:院: 班班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提交日期: 2 1 1 实验概述实验概述 1.1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 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建立清 晰的整机概念。 (2) 学习运用ISP(在系统编程)技术进行硬件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步骤和和方法,熟悉集 成开发软件中设计、 模拟调试工具的使用, 体会ISP技术相对于传统开发技术的优点。 (3) 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
2、工程设计与调试的实践经验。 1.21.2 设计与调试任务设计与调试任务 (1) 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在所提供的器件范围内,设计一台硬布线控制器控 制的模型计算机。 (2) 根据设计图纸, 在通用实验台上进行组装, 或对微程序控制方案的模型机进行改装, 并调试成功。 (3) 在组装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包括: 总框图(数据通路图); 硬布线控制器逻辑模块图; 模块ABEL-HDL或VHDL源程序 (如果没有, 则文件中必须包含控制信号的译码 函数方程组,用逻辑表达式表示出每个控制信号); 硬布线控制流程图; 测试向量(可以用硬件描述语言或波形图的方式表示); 元件排
3、列图; 设计说明书; 调试小结; 1.3 1.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采用的数据通路和微程序控制器方案相同。 3 硬连线控制器模型机所使用的时序信号比微程序控制器的要多一些, 除了原有的时序信 号 T1 至 T4 外,还需要节拍信号,一拍等于一个 T1 至 T4 循环。实验仪提供的节拍信号有 四个:W1 至 W4。如果实验台提供的节拍信号不能满足需要(例如需要八拍),可以用寄 存器或 GAL 等自行构造,再从时序发生器引入 T1 至 T4 信号,也可以直接将节拍发生器涉 及到 ISP 芯片内部。 1.4 1.4 实验实验环境环境 (1) (TEC-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 (2) 直流万
4、用表一只; (3) 逻辑测试笔一支; (4) 集成电路若干片(取决于设计方案,如使用 ispEXPERT 作为设计工具可以选用芯 片 ispLSI1032,若使用 MAX+plus II,则可选用 EPM7064。); (5) PC 机一台(具备 EDA 平台) 2 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2.12.1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 (1) 控制器的设计思路 硬布线控制器能够实现控制功能,关键在于它的组合逻辑译码电路。译码电路的任 务就是将一系列有关指令、时序等的输入信号转化为一个个控制信号,输出到各执 行部件中。 (2) 控制流程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微指令周期为时间单位,硬布线控制器以机
5、器周期为时 间单位, 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1 个机器周期和 1 个微指令周期都是从时序 T1 的上 升沿到 T4 的下降沿的一段时间。 在微程序控制流程图, 1 个执行框代表 1 个微指令 周期,而在硬布线控制流程图中,1 个执行框就代表 1 个机器周期。 (3) 设计流程 一条指令最多用四拍完成,即 W1,W2,W3, W4.对于控制台指令,不能用四拍 完成,则用控制台标志 STO 加以区分。按复位按钮 CLR#后,是 STO 复位为 0,当 执行一组 W1,W2,W3, W4 后使 STO 为 1.T1,T2,T3,T4 仍用实验系统的链 4 接。 对于中断,增加一个标志 INTQ1,有
6、中断时则为 1(即按一下控制台上按钮 INTR 时,INTQ1 为 1,无中断时则为 0。数据通路图见下图。 2.22.2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硬布线控制器流程图(见附录) (2) 根据硬布线控制器流程图,设计信号操作时序表(见附录) (3) 根据设计的硬布线控制器流程图和信号操作时序表,写出源程序 (见附录) (4) 将设计的源程序下载到实验系统的芯片中 (5) 连线,并使用刚刚下载源程序的芯片做实验,测试芯片的功能 另外一些固定接线: M2,M1接GND CER接PC_INC、接LDIR LDAR2接LDAR1 LDDR2接LDDR1 L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