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基于 SOPC 技术实现数字闹钟技术实现数字闹钟 一、课题简介一、课题简介 SOPC 技术是美国 Altrea 公司于 2000 年最早提出的, 并同时推出了相应的开发软件 Quartus II。 SOPC 是基于 FPGA 解决方案的 SOC, 与 ASIC 的 SOC 解决方案相比, SOPC 系统及其开发技术具 有更多的特色, 构成 SOPC 的方案有多种途径, 我们主要用到的是: 基于 FPGA 嵌入 IP 硬核的 SOPC 系统 1基于基于 FPGA 嵌入嵌入 IP 硬核的硬核的 SOPC 系统系统 即在 FPGA 中预先植入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目前最为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大多采用了含
2、有 ARM 的 32 位知识产权处理器核的器件。尽管由这些器件构成的嵌入式系统有很强的功能,但为了使系 统更为灵活完备,功能更为强大,对更多任务的完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通常必须为此处理器配置 许多接口器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如除配置常规的 SRAM、DRAM、Flash 外,还必须 配置网络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USB 接口、VGA 接口、PS/2 接口或其他专用接口等。这样会 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功耗,而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如果将 ARM 或其他知识产权核,以硬核 方式植入 FPGA 中,利用 FPGA 中的可编程逻辑资源和 IP 软核,直接利用 FPGA 中的逻辑宏单元 来构成
3、该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接口功能模块,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基于基于 FPGA 嵌入嵌入 IP 软核的软核的 SOPC 系统系统 这种 SOPC 系统是指在 FPGA 中植入软核处理器,如:NIOS II 核等。用户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利 用相应的 EDA 工具,对 NIOS II 及其外围设备进行构建,使该嵌入式系统在硬件结构、功能特点、资 源占用等方面全面满足用户系统设计的要求。 二、数字闹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二、数字闹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 1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数字闹钟组成结构数字闹钟组成结构 数字闹钟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及部分扩展电路等组成。 1.1
4、 1.1 振荡器振荡器 振荡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其作用是产生一个频率标准,即时间标准信号,然后再由分频器 生成秒脉冲,所以,振荡器频率的精度和稳定度就基本决定了数字电子钟的准确度,为产生稳定的 时间标准信号, 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从数字电子钟的精度考虑, 振荡频率越高记数精度越高。 但这回使振荡器的耗电量增大, 分频器级数增多。 所以在确定频率时应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再 选择器材。如果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可以采用由集成逻辑门与 RC 组成的时钟源振荡器或由 集成电路定时器 555 与 RC 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一般而言,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所选用的晶振频率 为 32768Hz,再通过
5、 15 级 2 分频集成电路得到 1Hz 的标准秒脉冲。 1.2 1.2 分频器分频器 振荡器产生的时标信号频率很高,要使它变成用来计时的“秒”信号,需要若干级分频电路, 分频器的级数和每级分频次数要根据时标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其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产生标准秒 脉冲信号,二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的信号。 1.3 1.3 计数器计数器 有了“秒”信号了就可以根据 60 秒为一分,60 分为一小时,24 小时为一天的进制,分别选定 没“秒” 、 “分” 、 “时”的计数器。从这些计数器的输出可得到一分、一小时、一天的时间进位信号。 在秒计数器钟因为是 60 进制通常用两个十进制计数器的集成片组成
6、,其中秒个位是十进制的、十 位是 6 进制的。可采用反馈归零法变“秒”十位为 6 进制,实现秒的 60 进制,同样,分计数器的 与秒的一样,只是时计数器里需要变成 24 进制,也用反馈归零法实现。 1.4 1.4 译码器及显示器译码器及显示器 因为计数器全部采用 8421BCD 码十进制计数集成芯片,所以“秒” 、 “分” 、 “时”的个位和十位 都有四个状态输出端(Qa、Qb、Qc、Qd) 。将这些输出端接至专门设计制造的译码电路,就可产生 驱动七段数码显示器的信号。 1.5 1.5 校时电路校时电路 当数字钟接通电源或者计时出现误差时需要校正时间,校时电路的要求是:在小时校正时不影 响分和秒的正常计数;在分校时时不影响时和秒的正常计数;校时方式有“快校时”和“慢校时” 两种, “快校时“是通过开关控制使计数器对 1Hz 的校时脉冲计数, “慢校时”是通过手动产生单脉 冲作校时脉冲,校时的基本原理是将 0.5 秒的脉冲信号(可由分频器的第 14 级分频输出端直接获 得) ,直接引进“时”计数器,同时将计数器置“0” ,在时的指示调到需要的数字后,再切断“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