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 名 称: 锅炉课程设计 题 目: WGZ670/140-型锅炉 变工况热力计算 院 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锅炉原理锅炉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任 务务 书书 一、目的与要求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 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 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 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 与布置的初步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 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算、 制图等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
2、态度。 2.要求 1) 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 2) 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 如烟气焓的计算、 炉膛热力计算、 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 3) 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 4) 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 5) 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按照本组选定的工况参数(煤种、负荷、冷空气温度) ,结合锅炉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中提供的结构等数据,完成 WGZ670/140-2 型锅炉的变工况热力计算。 三、进度计划三、进度计划 序号序号 设计设计( (实验实验) )内容内容 完成时间完成时
3、间 备注备注 1 熟悉设计要求和锅炉的结构 2008.6.23 2 完成烟气焓的计算、炉膛计算 2008.6.28 3 完成各对流受热面计算 2008.7.3 4 提交报告并答辩 2008.7.4 四、设计成果要求四、设计成果要求 学生须提交热力设计计算书,正文格式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 21,图表、公式及 其标注清楚,数据可靠。 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 提交报告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学生姓名(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1 目目 录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1.1 目的 . 1 1.2 要求 . 1 二、设计正文. 1 2.1 设计任务书 1 2.2 燃烧产物计算 2 2.3
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5 2.4 炉膛的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 6 2.5 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10 2.6 高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13 2.7 后水冷壁前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5 2.8 高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结果 . 17 2.9 后水冷壁后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9 2.10 前包墙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 21 2.11 主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23 2.12 低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 25 2.13 主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 25 2.14 分隔墙的热力计算 27 2.15 低温过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 31 2.16 旁路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33 2.17 低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34 2.18 旁路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37 2.19 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 39 2.20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 41 三、课程设计总结 43 四、参考文献. 44 1 锅炉锅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 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5) 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