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舆论监督开题报告

    • 资源ID:1433547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舆论监督开题报告

    1、 一、 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社会主义 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过程中,舆论研究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建设越是深入,就越需要 科学的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许多边缘学科的创立,为舆论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 新的视觉和理论支持,对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无疑对我国 当前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 切实帮助群 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服从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有着极为重要 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源头及其特征,以典型案例为论

    2、证依据, 进而论证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出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期望以古鉴今。 二、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 按照德国社会学家诺尔 诺依曼(Noelle Neumann) 的考证, 卢梭在社会 契约论中首次使用了“公众舆论”(lopinion publique) 一词 。 1762 年, 法国学者卢梭在 社会契约论 中指出: “公众舆论来自理性的表达, 目 的是为了维护公民共同的利益。公众通过持续地参与公共事务,,公共意志得到彰显, 最终实现主导政府决策的目标。 ”他首次将“公众”与“意见”两个概念结合起来, 并进行了论证。 在中国,“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

    3、传 :“设其傲 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学者魏永征在新闻传播法教程中指出: “舆论监督一词,是中国学术界的发 明。有记载说,最早是 80 年代初甘惜分老人提出来的。甘老深居不出,已十多年未 见,未能当面聆教。我所见到的,有 1986 年成美、童兵合写的新闻理论简明教程 中有关于舆论监督的大段论述,还有是孙旭培的硕士论文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中 也说了这个概念,现在可以见到的是文汇出版社 1988 年出版的新闻自由论集中 收入的此文,其实更早发表于 1986 年出版的新闻法通讯 。纵观他们的说法,都是 按照国际通行的认识,把舆论(public opinion)定义为“公众的意见

    4、”。公众的意 见经过传播形成舆论,会对社会生活和国家公共事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 学者陈力丹在论舆论监督中推敲舆论的概念中指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 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它具有相对的 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其 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 18 世纪 60 年代后,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 才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梁启超在 1902 年写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是我国近代舆论研究中的第一篇 专论,他在这篇专论中提出了舆论的定义: “舆论者,

    5、寻常人所及见也。 ” 学者陈建云、吴淑珍在舆论监督三十年历程与变革中提到,1978 年 10 月召 开中共十三大,会议报告指出: “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 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 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这是党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舆论监督”这 一概念。 现代社会对舆论监督的普遍定义为: “广义舆论监督是指我国公民享有对国家和 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公 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 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

    6、的权利和自由。 ” 随着舆论监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舆论监督展开调查及研究,研究某一古 代或近现代有关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特征及趋势,当下也有许多学者探讨如何做好 舆论监督。 记者雷志梅在声屏世界中发表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文章指出: “作为新时 期的媒体记者,如何运用手中的舆论工具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首先,要提高自身的 政治水平,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记者要及时掌握党和政府 的最新政策法规,了解党和政府的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其相关的政策精神。 ” 三、 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 重点:中国的舆论监督起源于什么时候,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况及历史影响。它 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影响。 难点:关于起源的资料寻找起来有点困难,要将所寻找到的星星点点的资料进行 整合,有一定的逻辑,归纳出观点,再加一点自己的分析。 针对研究重点和难点,本人打算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 像指导老师询问,征求意见得到指导,寻找老师提及的有关书籍与资料 2. 在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


    注意事项

    本文(舆论监督开题报告)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