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档编号存档编号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历史 1 1.2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 1 1.2.1 自动化程度较高 1 1.2.2 可靠性高 2 1.2.3 生产能力较高 2 1.2.4 计量精度高 2 1.2.5 普及率不高地区差异大 3 1.2.6 环保性能不高 3 1.3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方向 3 1.4 混凝土搅拌站的组成 3 1.4.1 物料输送设备 3 1.4.2 物料称量设备 4 1.4.3 物料贮存设备 4 1.4.4 搅拌设备 4 1.4.5 控制系统 4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 . 5 2.1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5 2.2 带式输送机分类 5
2、2.3 带式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零件及输送机的布置形式 6 2.3.1 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零件 6 2.3.2 带式输送机的布置形式 6 第三章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及计算 . 1 3.1 初定设计参数 1 3.2 输送能力的计算 . 1 3.3 托辊的选用 2 3.3.1 对托辊的技术要求 2 3.3.2 托辊的分类 2 3.3.3 托辊间距的选择 3 3.4 输送带的选用 4 3.4.1 输送带的分类 4 3.4.2 输送带的连接方式 5 3.4.3 输送带的选用依据 5 3.5 清扫装置的选用 . 6 3.5.1 对清扫器的要求 6 3.5.2 清扫器分类 6 3.6 圆周驱动力及所需传动功率计算
3、 7 3.6.1 圆周驱动力 Fu . 7 3.6.2 传动功率计算 11 3.7 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11 3.7.1 输送带下垂度的限制 11 3.7.2 保证输送带工作时不打滑 11 3.7.3 输送带层数的计算 . 12 3.8 辊子荷载的校核 12 3.8.1 静载计算 12 3.8.2 动载计算 13 第四章 带式输送机部件的选用 . 15 4.1 电动滚筒的选用 15 4.1.1 电动滚筒基本尺寸的确定 15 4.1.2 滚筒体的受力分析 16 4.2 拉紧装置的选用 20 4.3 机架的设计 21 4.3.1 头架 21 4.3.2 中间架 22 第五章 皮带运输机的常见故障分析
4、 . 25 5.1 输送带打滑 25 5.2 输送带跑偏 25 5.3 撒料 26 5.4 异常噪声 26 5.5 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较短 26 1 第一章 绪论 混凝土搅拌装置是指将砂子、水泥、石子、水、添加剂等物料按照一定的混凝 土配合比计量,然后经过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成合格混凝土的设备,通常又被称作 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包括物料贮存设备、物料运输设备、称量设 备、搅拌设备、控制系统等。 第1.1节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历史 第一座混凝土搅拌站由德国于 1903 年建立,此后,商品混凝土便作为独立的 产业出现,随后美国、法国分别于 1913 年、1933 年建立了自己的搅拌站。二次
5、世界大战后,尤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由于战后重建工作,各国急需 混凝土,使混凝土搅拌站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目前德国、美国、日本等国 在混凝土搅拌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而我国的混凝土机械发展在解放前是一片 空白,即使在解放初也只是仿造国外落后的搅拌机。1951 年,上海市建筑机械 厂生产了 JG250 型混凝土搅拌机,它成为我国早期建设的主力军;1978 年后, 我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这一措施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使发 展混凝土机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花重金引进多套搅拌站设备并组织多家领 头机械厂对搅拌站进行攻关、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后我国在不
6、断引进外 国搅拌站技术的同时,加大自身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研发,到 21 世纪我国的搅拌 站技术已较为先进。 第 1.2 节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搅拌站可靠性不断提高,逐步取代了进口搅拌站并 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搅拌站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虽 然部分产品已接近甚至超过国外水平,但仍存在普及率不高、地区差异大、存在 污染等缺点。 1.2.1 自动化程度较高 自动化程度是反映一台设备技术含量高低的主要标志,混凝土搅拌站从原始 的人工搅拌到滚筒式搅拌,再到强制式搅拌站,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 2 多数混凝土公司采用多台主机并联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保证 了一台备用,减少了运输车的等待时间。其控制系统比较先进和稳定,能够长时 间全自动连续生产。 控制室里的电脑监控能够形象的反映出整个生产流程和每个 部位的情况,如骨料的运输、混凝土的出料等,一旦某个部位出现故障,可以快 速的发现并纠正错误。 搅拌站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自动控制或手动操作。动态面板能够显示搅拌 站各部件的运输情况,同时可以存储搅拌站的数据。控制室配备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