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研究
-
资源ID:1428466
资源大小:560.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研究
1、评语评语: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 级: 电气 084 学 号:20080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2 月 26 日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 - 1 - 1.基本题目 1.1 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研究 1.2 题目分析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广泛地使用交叉布置的线岔, 这种线岔能较好地确保高速 列车在通过线岔时无障碍通过。 无交叉线岔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无相交点。无交叉线岔的优 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线既不想交、不接触,也没有线岔设施,故既不会产生挂弓 事故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提高了接触悬挂的弹性均匀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
2、车 时,消除打弓、钻弓及刮弓的可能性。 无交叉线岔应能保证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 同时在机车从正 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地过渡。 当电力机车从正线上通过道岔时, 其受电弓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与侧线的接触线相 接触(这在高速情况下尤为重要),避免了普通线岔的不足(即产生打弓现象);而 电力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或从正线进入侧线时, 受电弓能从侧线与正线接触线之间实 现平稳过渡,不发生刮弓现象。对于接触悬挂的结构而言,无交叉线岔主要表现为: 道岔处两支悬挂线在空间是分开的, 不像普通线岔那样有交叉点。 相对于有交叉线岔, 无交叉线岔的安装调整比较麻烦,但它能够满足高速电气
3、化铁路的要求,机车通过线 岔时平稳良好的受流优越性是其他结构无法取代的。 本文将通过无交叉线岔与交叉线岔的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进行进一步 的研究探讨,并对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原则、平面布置、工作原理及始触区的确定方法 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达到对无交叉线岔的全面掌握。 2.题目: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研究 2.1 高速受流对线岔的技术要求及无交叉线岔存在的必要性 高速受流对线岔的技术要求如下: (1) 合理设计线岔结构和技术参数,使受电弓过岔时处于最佳受流状态。 (2) 合理选择两线交叉点(无交叉线岔为接近点)以及定位支柱位置,尽量减少 线岔结构对高速受流的影响。
4、(3) 对于高速线路,正线接触网不因线岔而改变接触悬挂的技术条件,受电弓正 线通过时不受侧线影响。 (4) 受电弓能按预设最大速度平稳安全的实现正线和侧线的转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 - 2 - 由于限制管的存在,当列车高速通过正线时,由于接触线抬升量较大,受电弓必 然要接触两支接触线,在交叉点附近形成相对硬点是难免的,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 击,从而加剧线岔处接触线的局部磨耗,另外还存在钻弓、打弓的危险。另外,线岔 处正线接触线的高度要求非常严格(比正常高度高出 10mm) ,施工精度实难保证; 当道岔号码较大时,限制管的长度将变得很长,否则两支接触线无法自由伸缩。 相对于两支无交叉线岔而言,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不高,则其侧线行车较为有利, 因为受电弓的转换过渡较为平缓;但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也较高,仍然存在正线行车的 上述不利因素。 2.2 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原则 无交叉线岔的道岔支柱位于正线和侧线的两线间距的 660mm 处,正线拉出值约 为 330mm,侧线相对于正线的线路中心 999mm,距侧线线路中心 333mm,侧线接触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