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初初稿)稿) 题题 目:目: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 异日益增大,具体表现为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理念更新缓慢,这一现象导致了在农村小 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笔者就当前农村小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无话可说、 言之无 物、平淡空洞、松散随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提 出了培养观察力、增加阅读量、激发创作热情和科学评价等解决途径。 关键词:作文 教学 途径 引 言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帮
2、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 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上是听和说 , 表现在书面上是读和写 。听、读、说、写同样重要,要使学生在这四个 方面都受到最好的训练。 ” 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 我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存在着诸多普遍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 教学工作者,我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思考。 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 无话可说。 面对给定的主题,农村学生局限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少、知识面狭窄,感觉没 有什么可以说的,自然就无从下笔了。就说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
3、册教 材第八单元的习作吧,要求是这样的“ 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 动有趣。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 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这样的要求对于那些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可能都没有多大问题,他们都亲身经历过,每个假期 都忙于各种艺术培训,这样的习作可以说是随手拈来;而生活在农村,尤其是那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年,199 页 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接触艺术的机会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怎么去写 出对艺术的感受来呢?这一现象不是极个别,而是较为普遍,我想,它应该引起 我们教材编者、教材
4、征订者和我们农村小学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 言之无物。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很容易按要求完成一定的字数的习作,或 300 字,或 400 字,看起来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可仔细一瞧,原来是“记事”性的文章。 通篇都是写自己做了些什么,没有一件事是重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言之 无物呀!我习惯于让坚持学生写周记或日记,要求挺简单,重点写一件事,写出 自己的感受来。还是有不少的学生是困难重重,不要求字数吧,可能就两句话、 几十个字就把一件事说完了,感受也就一句话;要求字数吧,可能就是事情一件 接着一件的,没重点,感受仍然一句话。后来看看其他班,类似的现象也屡见不 鲜。可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者认真思考的。 (三) 平淡空洞。 这个问题是指学生在完成一篇习作时,不会使用一些优美的语言,不会用上 一些华丽的词藻,通篇仅是把内容叙述清楚,没有蕴含深刻的意象,没有曲折离 奇的情节,也没有生动准确的修饰,平平淡淡,毫无新意。在农村小学的写作教 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普遍而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 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