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1 1 课题来源课题来源 毕业论文课题任务书 2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习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都有着极为丰 富的习语。众所周知,习语是因语法结构特殊而无法拆开,且不能依据其组成成份来解释的语 言形式,或某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习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英汉习 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 化转换。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 归化是采用透明和流利的翻译方法来消除源 语文本对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但往往会掩盖源
2、语的特色文化;而异化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强 调原汁原味地传递源语的特色文化,并能丰富目的语,但有时独特的源语文化会让译文读者无 法理解。 尽管两种策略各有其优缺点,但翻译的目的是文化传递和交流;而且从翻译的忠实, 抵制文化霸权,促进文化交流以及读者接受等方面来看,异化应当而且理应成为翻译的主要翻 译策略。这种趋势也出现在习语翻译中。习语翻译的异化旨在最大限度地传递源文的“异质”和 文化特色。 习语的异化可以通过直接异化和异化加注两种方式进行。 本论文的结论是英汉习语 互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必要时还得将两种策略结合使用,以便更好地促进两 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 3 3 阅读的主要
3、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3.1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李文革.西方翻译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02-314 3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第二版)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80. 4殷莉.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2). 5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6孟志刚.论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辨证统一J.西安外国语学
4、院学报,1999. 7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孙致礼.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1 3.23.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中国从东汉时代就有佛经翻译失业时起,就有了直译与意译之争。直译与意译无论实在中 国还是在西方,长期依赖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到了十九世纪,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 译其神韵而不以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不 过,这种争论死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问题类型等因素” 。 到了二十世纪9年代,没过学者L.Venuti(文努迪)又根据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 赫)的一篇论文中“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如果 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 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 ” 的观点, 提出了, 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 “归 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论点。这种翻译理论对中国的翻译失